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 〔唐代〕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晚年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写作者游黄鹤楼时听笛的经历,抒发了诗人满腔的迁谪之感和去国之情。全诗四句,前两句写作者的生活遭遇和心绪,捕捉了“西望”的典型动作加以描写,传神地表达了怀念帝都之情和“望”而“不见”的愁苦;后两句点题,写在黄鹤楼上听吹笛,从笛声化出“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苍凉景象,借景抒情,使前后情景相生,妙合无垠。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一为迁客(1)去长沙(2),西望长安不见家。

世事难料,我竟一下就成为贬官,远谪长沙;西望长安,云雾迷茫,何处才是我的家乡?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3)五月落梅花(4)

黄鹤楼中传来阵阵《梅花落》笛声,如怨如诉,仿佛五月江城落满梅花,令人倍感凄凉。

注释

(1)迁客:被贬谪之人。作者自比,一说指史郎中。

(2)去长沙:用汉代贾谊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贾谊因受权臣谗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曾写《吊屈原赋》以自伤。

(3)江城:指江夏(今湖北武汉武昌),因在长江、汉水滨,故称江城。

(4)落梅花:即古代笛曲名《梅花落》,此因押韵倒置,亦含有笛声因风散落之意。

创作背景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本诗的创作时间有两种说法,一说此诗是公元758年(唐肃宗乾元元年)李白因永王李璘事件受到牵连,被加之以“附逆”的罪名被长流夜郎,路经江夏(今武汉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一说此诗是公元759年(乾元二年)李白流放夜郎遇赦东归,途径江夏时所作。

拼音版

shǐlángzhōngqīntīnghuánglóushàngchuī

wéiqiānchángshā西wàngchángānjiànjiā

huánglóuzhōngchuījiāngchéngyuèluòméihuā

作者简介

李白

李白(诗仙)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