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韬光禅师

白居易 〔唐代〕 白居易

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原从一寺分。

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

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

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寄韬光禅师》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首联叙述下天竺寺与中天竺寺的历史关系;颔联与颈联描述禅师修行之处的风景;尾联阐述禅师的平常道行,随缘真心。全诗浑然天成,禅韵缭绕。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2)原从一寺分。

一个山门变作两个山门,两个山寺原是一寺所分。

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

东涧水中流着西涧的水,南山云叠起了北山的云。

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3)钟声下界(4)闻。

前台的花绽开后台能看见,上界的钟声下界听得清。

遥想吾(5)行道(6)处,天香(7)桂子(8)落纷纷。

遥想我的宗师行道的地方,飘着天香的桂子落纷纷。

注释

(1)韬光:杭州灵隐寺僧人。

(2)两寺:指下天竺寺与中天竺寺,位于浙江杭州,建于五代时期。

(3)上界:天上。

(4)下界:人间。

(5)师:对佛教徒的尊称。

(6)行道:指宣扬佛教教义。

(7)天香:指拜佛的香烟。

(8)桂子:即是桂花,是对桂花拟人化的爱称。

创作背景

《寄韬光禅师》作于宝历元年至二年(825—826年)期间。当时诗人任苏州刺史,写下这首诗寄给杭州天竺寺的韬光禅师。

拼音版

tāoguāngchánshī

shānménzuòliǎngshānménliǎngyuáncóngfēn

dōngjiànshuǐliú西jiànshuǐnánshānyúnběishānyún

qiántáihuāhòutáijiànshàngjièzhōngshēngxiàjièwén

yáoxiǎngshīxíngdàochùtiānxiāngguìluòfēnfēn

作者简介

白居易

白居易(诗魔)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太原(今属山西)人。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