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原从一寺分。
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
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
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
《寄韬光禅师》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首联叙述下天竺寺与中天竺寺的历史关系;颔联与颈联描述禅师修行之处的风景;尾联阐述禅师的平常道行,随缘真心。全诗浑然天成,禅韵缭绕。
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2)原从一寺分。
一个山门变作两个山门,两个山寺原是一寺所分。
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
东涧水中流着西涧的水,南山云叠起了北山的云。
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3)钟声下界(4)闻。
前台的花绽开后台能看见,上界的钟声下界听得清。
遥想吾师(5)行道(6)处,天香(7)桂子(8)落纷纷。
遥想我的宗师行道的地方,飘着天香的桂子落纷纷。
(1)韬光:杭州灵隐寺僧人。
(2)两寺:指下天竺寺与中天竺寺,位于浙江杭州,建于五代时期。
(3)上界:天上。
(4)下界:人间。
(5)师:对佛教徒的尊称。
(6)行道:指宣扬佛教教义。
(7)天香:指拜佛的香烟。
(8)桂子:即是桂花,是对桂花拟人化的爱称。
《寄韬光禅师》作于宝历元年至二年(825—826年)期间。当时诗人任苏州刺史,写下这首诗寄给杭州天竺寺的韬光禅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