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临池》是南北朝时期诗人温子昇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是一篇春游即景之作,诗的前四句为第一层,描绘了春日傍晚雨后天晴的瑰丽景色,后四句为第二层,抒发了作者亲临池畔抚弄弦琴时的空寂孤独的思想感受。全诗语言流转,韵律和谐,寓意蕴藉,是五言古诗中的佳作。
光风(1)动春树,丹霞(2)起暮阴(3)。
雨后的春风吹动着春树,片片红霞从暮霭中升起。
嵯峨(4)映连璧(5),飘颻(6)下散金(7)。
高峻的山岭倒影在平静的湖面,随风而动云霞在湖面散落如金。
徒自临濠渚(8),空复抚鸣琴(9)。
我独自一人走在濠水岸边,空自弹琴而不能自已。
莫知流水曲,谁辩游鱼心。
谁能知晓流水曲的含义,谁又能与我辩论游鱼的心情。
(1)光风:雨停日出时吹起的风。《楚辞·招魂》:“光风转蕙,汜崇兰些。”王逸注:“光风,谓雨已日出而风,草木有光也。”
(2)丹霞:红霞。
(3)暮阴:犹暮霭,指傍晚时的雾气。
(4)嵯峨:形容山势高峻。
(5)连璧:两玉并联,本指齐名的人或物。这里形容水波平静。
(6)飘颻:随风晃动。
(7)散金:形容照在水面上的光波。
(8)徒自临濠渚:与“谁辩”句,用庄子、惠子典故。濠,水名,在今安徽省凤阳县附近。渚,水边。
(9)空复抚鸣琴:与“莫知”句,用伯牙、钟子期典故。
《春日临池》这首诗一般认为是诗人富贵之后的闲情偶发。而山西大学康金声教授则认为此诗“盖在温怀才不遇、不为人知时”所作。按《魏书》本传谓温子昇“初为广阳王渊贱客,在马坊教诸奴子书”,因作《侯山祠堂碑文》而为常景赏识,才名始大。“熙平初,中尉东平王匡博召辞人”,温得为御史,从此腾达。故此诗当作于熙平元年(516)之前,元渊袭广阳王(永平四年,511)之后。当时正是诗人年华二十左右,年轻气盛,自恃才华横溢而无人赏识,故自比伯牙、游鱼,自叹无人识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