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宫曲·送春》是元曲作家贯云石创作的一首散曲。这首曲子写暮春景色,表达了曲家浓浓的惋春、惜春、伤春之情。全曲通篇用问答方式进行,词意转折跌宕,题为“送春”,而全篇不着一个“送”字,处处不现“春”字,纯以自然景象与人的活动罗列来加以描绘,别有一番情趣。
问东君何处天涯(1)。落日啼鹃,流水桃花。淡淡遥山,萋萋芳草,隐隐残霞。随柳絮吹归那答,趁(2)游丝(3)惹在谁家。倦理(4)琵琶(5),人倚秋千(6),月照窗纱。
春神到哪儿去了?落日下杜鹃啼叫,风吹落的桃花瓣随流水而去。远处一抹青山,芳草萋萋,隐约可见天际的残霞。大好春光,随着柳絮要吹到哪里去?追逐飙摇的蜘蛛丝会粘在谁家门窗上?在这暮春的时节,懒得抚弄琵琵,人倚在秋千架上,静静地看着月光透过窗纱。
(1)问东君何处天涯:问春之神到遥远的何处去了。东君,司春之神。指春天。
(2)趁:追逐。
(3)游丝:比喻淡淡的香气。
(4)理:抚弄。
(5)琵琶:中国民族乐器。
(6)秋千:中国古代贵族妇女的体育游戏。相传春秋齐桓公时由北方的山戎传入。
《蟾宫曲·送春》这首散曲明显受到文人诗词的影响,其具体创作时间难以确证。据曲中内容和情感来看,此曲可能是贯云石晚年隐居杭州时创作的,意在表达一种无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