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
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
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秋雨叹三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这三首诗形象地描述了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秋天连月雨灾的情景,寓有讽谏之意。第一首假物寓意,叹自己的老大无成;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2)颜色鲜。
秋雨连绵百草烂死,台阶下的决明却颜色正鲜。
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满枝的叶子像翠羽伞盖,无数的花朵黄金钱。
凉风萧萧吹汝(3)急,恐汝(3)后时(4)难独立。
萧萧的凉风急迫地吹着你,恐怕你日后难以自立。
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堂上的我徒然满头白发,风前频嗅你的馨香为你伤心落泪。
(1)百草烂死:而决明独鲜,故喜之。
(2)决明:夏初生苗,七月开黄花。可作药材,功能明目,故叫决明。
(3)汝:指决明。
(4)后时:谓日后岁暮天寒。
《秋雨叹三首》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时杜甫居长安下杜城。那一年秋天,下了六十多天雨。《唐书·韦见素传》:“天宝十三年秋,霖雨六十余日,京师庐舍垣墙,颓毁殆尽,凡一十九坊汗潦。”庄稼歉收,粮食匮乏,房屋毁坏,民不聊生。当朝宰相杨国忠却找来个别长得好的禾苗向唐玄宗报告说:“雨虽多,不害稼也。”杜甫写这三首诗,形象地描述了当时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