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叹三首·其一

杜甫 〔唐代〕 杜甫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

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

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秋雨叹三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这三首诗形象地描述了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秋天连月雨灾的情景,寓有讽谏之意。第一首假物寓意,叹自己的老大无成;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2)颜色鲜。

秋雨连绵百草烂死,台阶下的决明却颜色正鲜。

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满枝的叶子像翠羽伞盖,无数的花朵黄金钱。

凉风萧萧吹(3)急,恐(3)后时(4)难独立。

萧萧的凉风急迫地吹着你,恐怕你日后难以自立。

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堂上的我徒然满头白发,风前频嗅你的馨香为你伤心落泪。

注释

(1)百草烂死:而决明独鲜,故喜之。

(2)决明:夏初生苗,七月开黄花。可作药材,功能明目,故叫决明。

(3)汝:指决明。

(4)后时:谓日后岁暮天寒。

创作背景

《秋雨叹三首》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时杜甫居长安下杜城。那一年秋天,下了六十多天雨。《唐书·韦见素传》:“天宝十三年秋,霖雨六十余日,京师庐舍垣墙,颓毁殆尽,凡一十九坊汗潦。”庄稼歉收,粮食匮乏,房屋毁坏,民不聊生。当朝宰相杨国忠却找来个别长得好的禾苗向唐玄宗报告说:“雨虽多,不害稼也。”杜甫写这三首诗,形象地描述了当时的情景。

拼音版

qiūtànsānshǒu··

zhōngbǎicǎoqiūlànjiēxiàjuémíngyánxiān

zhuómǎnzhīcuìgàikāihuāshùhuángjīnqián

liángfēngxiāoxiāochuīkǒnghòushínán

tángshàngshūshēngkōngbáitóulínfēngsānxiùxīnxiāng

作者简介

杜甫

杜甫(诗圣)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