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百亩中庭半是苔》是北宋词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词,上片写野外居所,少有人来。不是道路不通,而是有谁“爱闲”;下片从内而外,纵目山野。该词集他人成句,造自家意境,写出身居野外庭院的寂寞,词中以山上的桃花和溪边的杏树来比喻自己,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隐居山林后的寂寞和淡淡的哀愁。
百亩(2)中庭半是苔(3),门前白道(4)水萦回。爱闲能有几人来?
很大的庭院,里有一半长满了青苔,门前的白沙道曲曲折折,和清清的溪流缠绕在一起。平日里没有几个人过来,我喜爱这宁静的生活。
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5)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
小院和回廊在春天里都寂静无声,山坡上溪水边三三两两地栽着几棵桃树和杏树。在这个寂寞的地方。请问你们是为谁凋谢又为谁开放的呢?
(1)浣溪沙:词牌名,本唐教坊曲名,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双调四十二字,五平韵。
(2)百亩:概数,形容庭园极大。
(3)半是苔:一半长满了青苔。
(4)白道:洁白的小道。
(5)山桃溪杏:山中的桃,溪畔的杏。暗喻身处山水之中。
《浣溪沙·百亩中庭半是苔》这首词是王安石二度受挫后归隐钟山,退居江宁,寓居半山园时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