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定舞

范成大 〔宋代〕 范成大

虏乐悉变中华,惟真定有京师旧乐工,尚舞高平曲破。

紫袖当棚雪鬓凋,曾随广乐奏云韶。

老来未忍耆婆舞,犹倚黄钟衮六幺。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真定舞》是南宋诗人范成大在出使金国途中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的第一、二句诗人以写实的手法描写了一位两鬓斑白的“京师旧乐工”,第三、四句诗人歌颂了老乐工不忘故国礼乐的深情。这首诗既具有缘事而发的现实性,又蕴含着作者御敌复国的心愿,思想内容深刻感人。诗人在诗中连用古代乐舞术语,表达了他的“复古之心”。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虏乐悉变中华,惟真定有京师旧乐工,尚舞高平曲破。

胡族乐舞已经完全取代了华夏乐舞,只有真定还有原来京师汴梁的旧乐工,还在表演高平曲破。

紫袖当(1)雪鬓(2)凋,曾随广乐奏云韶。

两鬓雪白的舞者在勾棚演出,曾伴随着广乐和云韶翩翩起舞。

老来未忍耆婆舞(3),犹(4)黄钟(5)(6)六幺(7)

原本已不想再跳那紧促之舞,黄钟一响仍不禁依衮六幺起舞。

注释

(1)棚:用木或竹搭成的凭架或屋舍,作为歌舞百戏的演出场所。也称勾栏。

(2)雪鬓:鬓发雪白,谓年已老。

(3)耆婆舞:疑指扮作老妇人的一种节奏紧促的舞蹈。耆婆:原为古印度名医。“耆婆”二字在梵语中作为“生命”、“长寿”、“长者”之义。 “耆”字在中国语文中训为“老”义。

(4)倚:依照、配合。这里指舞步合于舞曲。

(5)黄钟:古乐十二律之首。声调最洪大响亮。

(6)衮:宋代乐曲名称。

(7)六幺:亦作绿要、绿腰。唐宋时琵琶曲名。这里指羽调舞曲。

创作背景

范成大于乾道六年(1170年)闰五月,出使金朝,沿途写了七十二篇七言绝句和一卷日记《揽辔录》,这首诗是其中之一。使金途中,范成大亲眼看到民俗、服饰几乎全被异族同化,乐舞方面更是“虏乐悉变中华”,唯独真定府的“京师旧乐工”尚在歌舞宋国的“高平曲破”。宋朝从汴京至临安,凡宫廷大宴,经常演奏大曲的“曲破”。这一乐舞名曲,是洞晓音律的宋太宗赵炅亲自翻新创制的。就在范成大使金前后,南宋的一些教坊大使和乐工还常向宫廷进奉“曲破”。在范成大看来“高平曲破”无疑是代表大宋朝的礼仪乐舞,他感愤故土沦丧,遂作《真定舞》此诗。

拼音版

zhēndìng

xiùdāngpéngxuěbìndiāocéngsuíguǎng广zòuyúnsháo

lǎoláiwèirěnyóuhuángzhōnggǔnliùyāo

作者简介

范成大

范成大

南宋官员、文学家、书法家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十四年(1154年)中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经略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曾使金,坚强不屈,几被杀。晚年退居故乡石湖,卒谥文穆。其诗题材广泛,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称“中兴四大家”。又工词。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