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荔枝

苏轼 〔宋代〕 苏轼

闽溪珍献,过海云帆来似箭。玉座金盘,不贡奇葩四百年。

轻红酽白,雅称佳人纤手擘。骨细肌香,恰是当年十八娘。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减字木兰花·荔枝》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创作的一首词,上片主要写荔枝贡史,下片写了词人自己品尝荔枝的情景。全词色调鲜明,古今对比,不仅写出了词人吃荔枝的情调,而且突出了荔枝的珍贵品质。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闽溪(1)珍献(2),过海云帆(3)来似箭。玉座(4)金盘(5),不贡奇葩(6)四百年(7)

福建产的珍贵贡品,经海运输的船队来往快速。玉座的金盘空空也,贡到不贡荔枝的历史已有四百年了。

轻红(8)白,雅称(9)佳人(10)纤手(11)(12)细肌香,恰是当年十八娘(13)

荔枝壳轻红、肉浓白,正适合美女的细长的手去剥开它。荔枝核仁小、果肉香,恰巧像当年的名品“十八娘”荔枝。

注释

(1)闽溪:闽江,代指福建。

(2)珍献:珍贵贡品。

(3)云帆:言船之多也。

(4)玉座:器物的饰玉底座。

(5)金盘:金属制成的食品盘。

(6)奇葩:珍奇的花果,这里代荔枝。

(7)四百年:从隋大业年间到宋绍圣年间约四百九十年。四百年为约数。

(8)酽:浓。

(9)雅称:正适合。

(10)佳人:美女。

(11)擘:分开,剖裂。

(12)骨:核仁。

(13)十八娘:既是人名,又是荔枝名。

创作背景

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年)四月,是时,东坡被贬惠州,同地方官僚朋友游山玩水,宴饮食荔枝,见物思古,于是作下《减字木兰花·荔枝》这首词。

文学赏析

上片,写茘支贡史。「闽溪珍献,过海雲帆来似箭」,叙述运输贡品茘支的艰辛。不「珍」不能作为「献」品。皇上看中了的茘支,就是远隔千山万水,还是得按时送到。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原来运贡茘支是从陆路,即是这样,仍然免不了遭受劳民伤财之灾,因要保鲜,不得不经由海路运输。「雲帆」说明船如雲集,多而繁忙。「似箭」说明时间快速,来往不停。然而,历史是无情的。唐咸通七年(西元八六六年),终于停贡茘支,使得朝廷上下「金盘」皆罄,即词人在词中所写「玉座金盘,不贡奇葩四百年」。这种贡历史的结束,标志着中国农民人权取得一大进步,值得庆贺。

下片,词人写自己现时食鲜茘支的美昧。「轻红酽白,雅称佳人纤手擘。」历史衍进到了宋代,茘支的命运发生了变化。谁能想象,当年皇上能见到现时「轻红酿白」的鲜茘支,能见到现时这种「佳人纤手擘」的鲜茘支。若不是贡茘支史的结束,今日词人也衹能望茘支而止步,也喫不到「闽溪珍献」。正是词人在宴遊会上,喫到了「佳人纤手擘」的「轻红酽白」、「凝如水晶」的鲜茘支,他纔这样兴趣昂然地赞美鲜茘支。「骨细肌香,恰似当年十八娘。」由「轻红酿白」写到「骨细肌香」,赞颂了茘支的外表美和内在美,胜似「佳人」「十八娘」。自古文人以美女来写花果是最愚笨的。然而词人以「十八娘」来美化茘支则有其特殊的含意。词人喫的鲜茘支「恰似当年」名叫「十八娘」茘支珍品,富有传奇色彩。

《减字木兰花·荔枝》全词,以古今对比的手法,写了词人西湖食茘支的情趣。色调鲜明,词语轻快,有如「佳人纤手擘」茘支似的。词中提到的「十八娘」,一语双关,既赞美了十八娘,又烘託了茘支品质。

作者简介

苏轼

苏轼(诗神)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