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长·紫骝却照春波绿

王国维 〔近代〕 王国维

紫骝却照春波绿。波上荡舟人似玉。似相知,羞相逐。一晌低头犹送目。

鬓云欹,眉黛蹙。应恨这番匆促。恼乱一时心曲。手中双桨速。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应天长·紫骝却照春波绿》是清末民初词人王国维所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带有乐府民歌风调的词。写一位荡桨女子倾慕岸上一骑马男子,着重刻画了女子真实而又复杂的情态,她一见倾心,目送心许,却又害羞不止,慌乱不迭,低头蹙眉,心烦意乱,匆匆划桨离去。写来清新鲜活,犹如情景再现。之前写类似情景的有朱彝尊《木兰花慢·上元》,晏殊《更漏子·蕣华浓》,皇甫松《采莲曲·船动湖光滟滟秋》等。王国维此词虽然有模仿之处,但赋比手法更显活泼可人。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紫骝(2)却照春波绿。波上荡舟(3)人似玉。似相知(4),羞相逐。一晌(5)低头犹送目。

紫骝马徘徊在岸边,翠绿的春波照见少年的身影。波上泛着一叶扁舟,荡浆的姑娘啊美好如玉。他啊似曾相识,我又羞于尾随而去,一会儿低下头来,禁不住偷偷送眼。

鬓云(6),眉黛(7)。应恨这番匆促(8)(9)乱一时心曲。手中双桨速。

侧着如云的鬓发,蹙锁着含情的黛眉———应怨恨这回相遇太匆促了吧。唉,真的一时扰乱了芳心,手中的双桨不觉划得更快了。

注释

(1)应天长:词牌名,又名“应天长慢”“应天长令”“应天歌”“秋夜别思”“驻马听”。以韦庄《应天长·绿槐阴里黄莺语》为正体,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

(2)紫骝:良马名。又名枣骝。

(3)荡舟:划船。

(4)相知:互相了解,知心。

(5)一晌:指较长时间。

(6)欹:倾斜,歪向一边。

(7)蹙:皱拢。

(8)匆促:匆忙仓促。

(9)恼:烦扰。心曲,内心深处。《诗·秦风·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在其板屋,乱我心曲。”

创作背景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王国维写这首《应天长》,是受了皇甫松两首短短的小词《采莲子》影响,其中第二首,也是写船中少女对岸上少年一见钟情,然后又懊恼自己感情流露的情事。王国维读了此词,并对其有所演绎。

文学赏析

第一句中“紫骝”,是岸上少年所骑的马。马的影子倒映在春水绿波中,表面上写马,其实是写骑马的人。“波上荡舟人似玉”的“波”承接了“紫骝却照春波绿”的“波”,这叫“顶针”的方法。通过这一方法,就从岸上的人过渡到舟中的人。“似相知”是说,两个人相互之间虽然并不认识,但却有一种很早就相互了解似的感觉,那是暗示两个人之间有一种“夙缘”。“羞相逐”是说,心中很想追上去有所表示,但终于控制住自己,没有作出这种冒昧的举动。“一晌低头”是承接那个“羞”字而来的,但“犹送目”三个字,却生动地写出了舟中女子在羞愧之中仍然未能忘情的样子。

“鬓云欹”是说这女子的发髻低垂,花间词中常用发髻低垂来描写女子的含羞与多情。“眉尖若蹙”,那也是一种美丽和多情的象征。含羞和烦恼,作者说是“应恨这备匆促”。“恨”有“悔”的意思,这种含混棱,反而正好生动地衬托出初萌爱情的少女那种既紧张又犹豫并且深怕为人所知的心情。

“恼乱一时心曲,手中双桨速”是说,当女子心中的这一阵慌乱过去之后,对自己刚才的不冷静十分恼火,于是手中双桨不知不觉地划得越来越快。这其实也就是皇甫松词中的“遥被人知半日羞”。水过,皇甫松那一句是直接的叙述,而王国维这里却通过女子的动作来窥测女子的心理,比皇甫松显得更委宛含蓄一些。

作者简介

王国维

王国维

近代著名学者、文艺批评家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浙江省海宁州(今浙江省嘉兴市海宁)人。早年留学日本,后执教清华研究院国学门,为“四大导师”之一。1927年6月,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精甲骨文研究,创立出土材料与文献相参证的“二重证见法”以治史。有《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观堂集林》等学术专著行世。其少作《人间词话》标出“境界”以为词中胜境。其个人创作亦以此为指归,有《人间词》甲乙稿。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