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
《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是词人退隐山野之后写下来。当时金兵南犯,朝廷动荡,词人虽归隐田园,但仍心系家国的情怀。所以写下此词,借以抒发自己内心的悲愤和对国事的忧虑之情。本词词意陡然曲折,情感再三转折,造成了词的峭骨和逸致,使其十分耐咀嚼。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1)。小窗低户(2)深映,微路(3)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5),坐看(6)流年(7)轻度,拚却(8)鬓双华(9)。徙倚(10)望沧海(11),天净水明霞。
秋色日渐变浓,金黄的菊花传报霜降的信息。小窗低户深深掩映在菊花丛中,小路盘山而上,曲折倾斜。询问山公到底有什么心事,(原来是不忍心)坐看时光轻易流逝而双鬓花白。在太湖边上徘徊凝望,天空澄澈,湖水映照着明丽的彩霞。
念平昔(12),空飘荡,遍(13)天涯(14)。归来三径(15)重扫,松竹(16)本吾家。却恨悲风(17)时起,冉冉(18)云间新雁(19),边马(20)怨胡笳(21)。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22)。
追忆往日,漂泊不定,走遍天涯海角,却毫无建树。归来后重新打扫庭院中的小路,松竹才是我的家。却恨悲凉的秋风不时吹起,南归的大雁缓缓地飞行在云间,哀怨的胡笳声和边马的悲鸣声交织在一起。谁能像东晋谢安那样,谈笑间就扑灭了胡人军马扬起的尘沙。
(1)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暮秋景物渐呈苍老深暗之色,菊花开时报来了将要降霜的信息。黄花:指菊花。
(2)小窗低户:指简陋的房屋。
(3)微路:小路。
(4)敧斜:倾斜,歪斜。
(5)山翁何事:山翁:《晋书·山简传》载山简好酒易醉。作者借以自称。何事:为什么。
(6)坐看:空看、徒欢。
(7)流年:指流逝的岁月。
(8)拚却:甘愿。
(9)华:同花,指在闲居中空白了鬓发。
(10)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11)沧海:此指临近湖州的太湖。作者时居汴山,在太湖南岸。
(12)平昔:往日。
(13)遍:这里是“走遍”的意思。
(14)天涯:天边,喻平生飘荡之远。
(15)三径:庭院间的小路。
(16)松竹:代指山林隐居处,含有贞节自持之意。
(17)悲风:悲凉的秋风。
(18)冉冉:指大雁缓缓飞行的样子。
(19)新雁:指最初南归之雁。
(20)边马:指边地的军马。
(21)胡笳:古代塞外民族的一种乐器。此处指军中的号角。
(22)胡沙:指代胡人发动的战争。
这是作者告老,隐居湖州卞山后写的作品。梦得随高宗南渡,陈战守之策,抗击金兵,深得高宗亲重。绍兴初,被起为江东安抚大使,曾两度出任建康知府(府治在今南京市),兼总四路漕计,以给馈饷,军用不乏,诸将得悉力以战,阻截金兵向江南进攻。高宗听信奸相秦桧,向金屈膝求和,抗金名将岳飞、张宪被冤杀,主战派受到迫害,梦得被调福建安抚使,兼知福州府,使他远离长江前线,无所作为,他于1144年被迫上疏告老,隐退山野。眼看强敌压境,边马悲鸣,痛感流年轻度,白发徒增,很想东山再起,歼灭敌军,但却已经力不从心,思欲效法前贤谢安而不可得了。因写此词,抒发自己内心的悲慨和对时局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