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仙·天际归舟

蒋春霖 〔清代〕 蒋春霖

五湖之志久矣!羁累江北,苦不得去。岁乙丑,偕婉君泛舟黄桥,望见烟水,益念乡土。谱白石自度曲一章,以箜篌按之。婉君曾经丧乱,歌声甚哀。

天际归舟,悔轻与、故国梅花为约。归雁啼入箜篌,沙洲共漂泊。寒未减、东风又急,问谁管、沈腰愁削。一舸青琴,乘涛载雪,聊共斟酌。

更休怨、伤别伤春,怕垂老、心期渐非昨。弹指十年幽恨,损萧娘眉萼。今夜冷、篷窗倦倚,为月明、强起梳掠。怎奈银甲秋声,暗回清角。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琵琶仙·天际归舟》是清代词人蒋春霖创作的一首词,上片叙写词人与侍妾婉君泛舟黄桥,望见一江之隔的故土,从而产生悔恨;下片伤春伤别,情意缠绵,从词意来看,词人似要与婉君作别,即婉君要离词人而去,十年相伴,其间恩恩怨怨,幽恨难消。词意含蓄委婉,哀而不怨。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五湖之志久矣!羁累江北,苦不得去。岁乙丑,偕婉君泛舟黄桥,望见烟水,益念乡土。谱白石自度曲一章,以箜篌按之。婉君曾经丧乱,歌声甚哀。

归隐故乡的想法已经很久了!一直苦于漂泊江北回不去。今年是乙丑年,与一位名为婉君的女子同游黄桥。望见烟水苍茫,更加思念乡土。按照白石道人的自度曲填了这支《琵琶仙》,用箜篌将其弹奏出来。婉君为之倾情而歌,她曾经历过丧亡乱离,歌声很哀愁。

天际归舟,悔轻与、故国梅花为约。归雁啼入箜篌,沙洲共漂泊。寒未减、东风又急,问谁管、沈腰(1)愁削。一舸青琴(2),乘涛载(3),聊共斟酌。

泛舟江上,在极远的天边有一只归船。悔不该,轻易相许与故乡梅花的约定。归雁之声与箜篌相和,我们和归雁一样漂泊在沙洲。酷寒却是分毫未减,东风吹又急,有谁来同情我愁苦憔悴。一只小船一位美人,和她乘着波涛共饮酒。

更休怨、伤别伤春,怕垂老、心期渐非昨。弹指(4)十年幽恨,损萧娘(5)眉萼(6)。今夜冷、篷窗(7)倦倚,为月明、(8)梳掠(9)。怎奈银甲(10)秋声,暗回清角(11)

不要埋怨我感伤离别感伤春日,我害怕老去,心情也渐渐不似以前。弹指间十年过去,辗转奔波,身形容颜也减损了。今夜寒冷,困倦倚靠着船窗,为了明月,勉强起来梳妆。怎奈苍凉的秋声从指间流出,凄哀如清角之音。

注释

(1)沈腰:南朝梁沈约曾写信给徐勉,言已老病,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

(2)青琴:相传为古代神女。司马相如《上林赋》:“若夫青琴宓妃之徒。” 此指婉君。

(3)雪:指浪花。

(4)弹指:佛教用语,极言时间短暂。

(5)萧娘:唐人以萧娘为女子的泛称。

(6)眉萼:眉头,这里指容颜。

(7)篷窗:船窗。

(8)强:勉强。

(9)梳掠:整鬓。

(10)银甲:银制假指甲,弹筝琶所用的拨。

(11)清角:古代五音之一。为乐声中最悲切之声。

创作背景

同治四年(1865),正是太平天国乱后一年,作者此时移寓泰州。此年词人与姬人婉君泛舟江苏县北的黄桥镇,而他的家乡就在镇的南面,和黄桥一江相望。但他恨羁旅匆匆,长年漫游江北,为生计奔波劳命,虽有归隐故乡的心愿而未能实现。他看见此起彼灭的烟霞,沉重的江水,不禁思念家乡,因此创作了《琵琶仙·天际归舟》此词。

拼音版

xiān··tiānguīzhōu

tiānguīzhōuhuǐqīngguóméihuāwèiyuēguīyànkōnghóushāzhōugòngpiàohánwèijiǎndōngfēngyòuwènshuíguǎnshěnyāochóuxuēqīngqínchéngtāozàixuěliáogòngzhēnzhuó

gèngxiūyuànshāngbiéshāngchūnchuílǎoxīnjiànfēizuódànzhǐshíniányōuhènsǔnxiāoniángméièjīnlěngpéngchuāngjuànwèiyuèmíngqiángshūlüèzěnnàiyínjiǎqiūshēngànhuíqīngjiǎo

作者简介

蒋春霖

蒋春霖

晚清词人

蒋春霖(1818—1868),字鹿潭,江苏江阴人,寄籍大兴。幼时即才名远播,屡应科举而不第,仅为两淮盐曹等地方小官十余年。母去世后辞官,生活窘迫,忧时感世,自沉于吴江垂虹桥。春霖早年工诗,中年始致力于词,因慕纳兰性德《饮水词》及项鸿祚《忆云词》,晚年自定词集时,遂名为《水云楼词》。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