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三首·其三

张籍 〔唐代〕 张籍

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

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凉州词三首》是唐代诗人张籍的组诗作品。张籍这三首诗从边城的荒凉、边塞的侵扰、边将的腐败三个方面,再现了边城惨淡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边事的深切忧患。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2)黄榆(3)六十秋(4)

流经凤林关的河水向东流去,白草、黄榆树已经生长了六十年。

边将皆承主恩泽(5),无人解道取凉州(6)

边城的将士都承受主上的恩惠赏赐,却没有人知道去夺回凉州。

注释

(1)风林关:在唐代陇右道的河州(治所在今甘肃临夏)境内。位于黄河南岸。

(2)白草:北地所生之草,似莠而细,干熟时呈白色,为牛羊所喜食。

(3)黄榆:乔木名,树皮黄褐色。叶,果均可食。

(4)六十秋:从吐蕃全部占领陇右之地至作者写诗之时,已过去了六十年之久。

(5)恩泽:恩惠赏赐。

(6)凉州:唐陇右道属州,治所在今甘肃武威。代宗宝应、广德年间沦于吐蕃之手。此地以凉州泛指陇右失地。

创作背景

《凉州词》是乐府诗的名称,本为凉州一带的歌曲,唐代诗人多用此调作诗,描写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战事。安史之乱以后,吐蕃族趁虚大兴甲兵,东下牧马,占据了唐西北凉州(今甘肃永昌以东、天祝以西一带)等几十个州镇,从八世纪后期到九世纪中叶长达半个多世纪。诗人目睹这一现实,感慨万千,写了《凉州词三首》。

拼音版

liángzhōusānshǒu··sān

fènglínguānshuǐdōngliúbáicǎohuángliùshíqiū

biānjiàngjiēchéngzhǔēnrénjiědàoliángzhōu

作者简介

张籍

张籍

中唐诗人

张籍(766—830),字文昌,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贞元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故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其乐府诗颇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之作。与王建齐名,世称“张王乐府”。有《张司业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