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睢阳作

张巡 〔唐代〕 张巡

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

合围侔月晕,分守若鱼丽。

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挥。

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

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

无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守睢阳作》是唐代将领张巡在安史之乱时期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此诗生动地记录了张巡等人所领导的睢阳保卫战异常艰苦的过程,表达了将士们坚韧不拔、誓死抗击叛军的坚强决心,是作者在睢阳危急时以鲜血和生命凝成的杰作。全诗形象鲜明传神,语言简洁生动,风格慷慨壮烈,颇具英雄之气。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接战(1)春来苦,孤城日渐危。

与叛军的交战从春天一直持续到现在,战斗十分艰苦,四顾无援,睢阳已成为一作空城,日渐艰危。

合围(2)月晕(3),分守(4)鱼丽(5)

叛军重重围困睢阳的态势,就像月亮周围的晕圈一样,围了一层又一层,守军则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势布成像鱼丽那样的阵法,抵御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6)黄尘(7)起,时将白羽挥。

守城军民同仇敌忾,多次击退了敌人的进攻,指挥官站在城头亲冒矢石,不时地挥动旗帜指挥军民作战。

裹疮(8)犹出阵,饮血(9)更登(10)

受伤的将士包扎好伤口,又重新回到了战场上,守城官兵浴血奋战,愈战愈勇。

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11)

将领忠心报国,又能取信于士兵,应该是不可战胜的,坚贞不屈与敌战斗到底的意志决不会改变。

无人报天子,心计(12)欲何施。

我和将士们苦战守城,战况危急,却无人上报天子,虽有破敌的谋略,却无法得以实现。

注释

(1)接战:指交战。

(2)侔:等同。

(3)月晕:指月亮周围的晕圈。

(4)若:一作“效”。

(5)鱼丽:一作“鱼鳞”,是古代的一种阵法。

(6)厌:压住。

(7)黄尘:指叛军进攻时所扬起的尘土。

(8)裹疮:指包扎伤口。

(9)饮血:指浴血奋战。

(10)陴:指城上有射孔的矮墙。

(11)移:改变。

(12)心计:指破敌的谋略。

创作背景

睢阳是唐王朝江淮财赋的通道,安史之乱起,成为朝廷与叛军双方争夺的战略要点。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春正月,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率所部十万余人围攻睢阳。睢阳守将许远急忙向当时屯兵宁陵的张巡告急。张巡闻讯,当即奔赴睢阳,与许远合力御敌,困守经年,战斗惨烈。张巡《谢加金吾表》云:“臣被围四十七日,凡一千八百余战,当臣效命时,是贼灭亡之日。”后以粮断城陷,张巡与许远、南霁云等三十六人同时殉难。睢阳陷落时,唐军已攻克西京。《旧唐书》载:“巡死三日而救至,十日而贼亡。”这首《守睢阳作》诗即是张巡困守睢阳孤城危急时所写。

拼音版

shǒusuīyángzuò

jiēzhànchūnláichéngjiànwēi

wéimóuyuèyūnfēnshǒuruò

yànhuángchénshíjiāngbáihuī

guǒchuāngyóuchūzhènyǐnxuègèngdēng

zhōngxìnyīngnánjiānzhēnliàng

rénbàotiānxīnshī

作者简介

张巡

张巡

盛唐诗人

张巡(709—757),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开元末进士,天宝中为真源令。安史乱爆发,起兵抗敌,给敌人以很大的打击。后与许远一同坚守睢阳,最后粮尽援绝,城陷就义。《全唐诗》录存其诗二首。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