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
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
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
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
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
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
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
胡无人,汉道昌。陛下之寿三千霜。
但歌大风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胡无人》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借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诗。此诗以汉代唐,是描写一次出征,与胡兵展开激战的战歌。诗分三段:前六句为第一段,写胡汉两方兵强马壮;中间四句为第二段,以龙虎交战为喻,写战斗的激烈;剩余部分为第三段,表达诗人希望汉军大败胡兵,进而彻底消灭胡人的强烈愿望。全诗写得气势豪迈,慷慨不凡。
严风吹霜海草凋(1),筋干精坚胡马骄(2)。
在霜风凌厉、大漠草凋之际,胡人又背着精坚的弓箭,骑着骄悍的战马入侵了。
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3)。
这时,朝廷派出威猛如霍嫖姚一样的将军,率领三十万战士出征迎敌。
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4)。
将士们腰插着速如流星一样的白羽箭,手持闪耀着秋莲寒光的利剑,向着战场进发。
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5)。
朝廷大军在玉门关与胡兵雪中交战,敌人的箭簇像沙石一样的射在我军战士的衣甲上。
云龙风虎尽交回(6),太白入月敌可摧(7)。
双方龙争虎斗,经过多次回合的激战,战士们奋勇杀敌,又有太白入月,胡虏必灭的吉兆,大家都坚信一定能够打败敌人。
敌可摧,旄头灭(8),履胡之肠涉胡血。
敌虏可摧,胡星将灭,要将胡虏彻底消灭。
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9)傍。
将胡虏之首悬挂在空中,将羽虏之尸埋在边塞上,看他们可敢再来兴兵浸犯?
胡无人,汉道昌。陛下之寿三千霜(10)。
胡无兵将可侵,中国自然和平昌盛。陛下圣寿三千岁,
但歌大风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11)。
稳坐庙堂之上,但须高歌汉高祖的《大风歌》:“安用猛士兮守四方!”
(1)严风吹霜海草凋:谓冬天的寒风将雪刮起,塞外湖沼边的水草凋零。严风,冬天的风。海,胡地沙漠中的湖沼,即所谓“海子”。
(2)筋干精坚胡马骄:意谓弓强马壮。筋干,谓弓箭精良坚固。筋,弓弦也。干,即竿,箭杆也。骄,马强壮的样子。
(3)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谓汉家派猛将与胡兵交战。霍嫖姚,即霍去病,这里泛指猛将。嫖姚,劲疾之貌。
(4)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言战士腰插白羽箭,宝剑出匣,光芒四射。流星白羽,指箭。流星,喻箭之疾速;一说宝剑名。白羽,以箭羽代指箭。秋莲,宝剑上饰以秋莲之花,亦喻宝剑洁白清冷,光彩照人。
(5)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汉兵在大雪纷飞中,开赴玉门关;胡兵射箭如沙,顽强对抗。天兵,王师,即汉家朝廷大军。玉关,玉门关,原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时移至今安西县双塔堡附近。
(6)云龙风虎尽交回:喻两军厮杀之激烈,如龙虎相斗。云龙风虎,皆阵名。《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尽交回,言交战激烈也。
(7)太白入月敌可摧:谓这次战争,胡兵可被打败。太白,星名,一名启明星。太白入月,按星象家的说法,太白星主杀戮,入月入昴为灭胡之象。诗文中常指战事。摧,挫败。
(8)旄头灭:灭胡之星象。旄头,也作髦头,即昴星,二十八宿之一,为胡星。这里代指胡兵。
(9)紫塞:泛言北方边塞。晋崔豹《古今注》:《都邑》:秦筑长城,土色皆紫,汉塞亦然,故称紫塞焉。
(10)三千霜:三千岁。霜:谓秋也。
(11)但歌大风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引汉高祖刘邦《大风歌》入句:“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敦煌残卷唐诗写本无“陛下”三句。
李白乐府诗《胡无人》是否是本事诗,古今论者持说不一,对其系年亦有异。有的认为此诗很可能是寓有时事的本事诗。结合历史事件,可系此诗于李白初入幕府时期,即至德元载十二月下半月到次年正月之间。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诗的内容与安史之乱时的情景不合,并非作于安史之乱爆发之后,当作于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末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