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太原公送前杨秀才戴兼招杨正字戎

李商隐 〔唐代〕 李商隐

潼关地接古弘农,万里高飞雁与鸿。

桂树一枝当白日,芸香三代继清风。

仙舟尚惜乖双美,彩服何由得尽同。

谁惮士龙多笑疾?美髭终类晋司空。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奉和太原公送前杨秀才戴兼招杨正字戎》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言杨氏乃望族,戎、戴兄弟才华横溢,志向远大;颔联言二人的家学渊源深厚,科名之盛;颈联交代标题中涉及的三人及相互关系;尾联想象杨戎到来之后一片和乐的场景。全诗语言凝练,格调高雅,有魏晋遗风。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潼关地接古弘农(3),万里高飞雁与鸿(4)

潼关地区连接着古代弘农郡,志向远大的大雁和鸿鹄从万里高空飞过。

桂树一枝(5)白日(6)芸香(7)三代继清风。

科场登第摘得桂冠又正当政治清明的时代,这样家中三代任藏书台等文职,清正家风得以传承。

仙舟(8)尚惜乖双美(9)彩服(10)何由得尽同。

太原公尚自可惜未能兼顾双美,彩服娱亲尽孝之事又何必苛求人人相同。

谁惮士龙(11)多笑疾?美髭终类晋司空。

谁害怕陆云有大笑的毛病?太原公的美髭最终类似西晋的张华。

注释

(1)太原公:即王茂元。太原是其郡望。《新唐书·杨敬之传》:“文宗尚儒术,以宰相郑覃兼国子祭酒,俄以敬之代,未几兼太常少卿。是日二子戎、戴登科,时号杨家三喜。”题称“前杨秀才戴”,则戴时已登第,尚未授官,时将离泾原幕,故作诗送之,兼招其兄秘书省正字杨戎入幕。

(2)正字:朝廷中刊正文字,校正典籍的小官。

(3)古弘农:汉弘农郡,这里指其郡治弘农县(今河南灵宝北),与潼关相距不远。弘农为杨氏族望。

(4)雁与鸿:喻杨戎、杨戴兄弟。

(5)桂树一枝:用郤诜事。喻杨戴科举登第。

(6)白日:犹清时。

(7)芸香:书香。杨戎祖父杨凌最善文,大历中擢进士第,父敬之,元和初擢进士第。其《华山赋》士林一时传布。见《新唐书·杨凭传》。

(8)仙舟:《后汉书·郭泰传》:“林宗(郭泰)唯与李膺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

(9)乖双美:谓戎、戴兄弟未得同为王茂元宾客。

(10)彩服:此句用老莱子彩服娱亲事。

(11)士龙:西晋陆云的字。《晋书》本传:“与兄机齐名。……机初诣张华,华问云何在,机曰:‘云有笑疾,不敢自见。’俄而云至。华为人多姿制,又好帛绳缠须,云见而大笑,不能自已。”张华曾为司空,此喻指王茂元。

创作背景

《奉和太原公送前杨秀才戴兼招杨正字戎》作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根据题目的意思,此诗为李商隐与岳父王茂元一起欢送前杨戴秀才离泾原幕、并招杨戎正字入幕时唱和而作。

文学赏析

此诗乃是“送戴”“招戎”的应酬之作,虽诗题云“兼招杨正字戎”,然内容以招戎为主。

首联言杨氏乃望族,戎、戴兄弟才华横溢、志向远大,犹如万里高飞的大雁与鸿鹄,极尽溢美之词。

颔联言二人的家学渊源深厚,科名之盛,第三句言戴为主,兼含戎,第四句言戎为主,兼含戴,为互文的写法。

颈联将标题中涉及的三人及相互关系交代得十分清楚,语言凝练精确得益于用典精当。

第五句以郭泰与李膺同舟共济的典故写太原公送杨戴,表现太原公的爱才之心以及对杨戴十分欣赏的态度。

第六句用老莱子戏彩娱亲的典故写戴、戎二人因一送一招,致戴能侍奉双亲,而戎不能这样的结果。

结局以张华比太原公,以陆云比杨戎,想象杨戎到来之后一片和乐的场景,暗示杨戎必得太原公之厚遇。全诗语言格调高雅,有魏晋遗风。

作者简介

李商隐

李商隐(七律圣手)

晚唐著名诗人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时政,无题诗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