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赋

庾信 〔南北朝〕 庾信

宜春苑中春已归,披香殿里作春衣。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河阳一县并是花,金谷从来满园树。一丛香草足碍人,数尺游丝即横路。开上林而竞入,拥河桥而争渡。

出丽华之金屋,下飞燕之兰宫。钗朵多而讶重,髻鬟高而畏风。眉将柳而争绿,面共桃而竞红。影来池里,花落衫中。

苔始绿而藏鱼,麦才青而覆雉。吹箫弄玉之台,鸣佩凌波之水。移戚里而家富,入新丰而酒美。石榴聊泛,蒲桃酦醅。芙蓉玉碗,莲子金杯。新芽竹笋,细核杨梅。绿珠捧琴至,文君送酒来。

玉管初调,鸣弦暂抚。《阳春》《渌水》之曲,对凤回鸾之舞。更炙笙簧,还移筝柱。月入歌扇,花承节鼓。协律都尉,射雉中郎。停车小苑,连骑长杨。金鞍始被,柘弓新张。拂尘看马埒,分朋入射堂。马是天池之龙种,带乃荆山之玉梁。艳锦安天鹿,新绫织凤凰。

三日曲水向河津,日晚河边多解神。树下流杯客,沙头渡水人。镂薄窄衫袖,穿珠帖领巾。百丈山头日欲斜,三晡未醉莫还家。池中水影悬胜镜,屋里衣香不如花。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春赋》是南北朝文学家庾信的赋作。此赋描写统治阶级春游时的狂欢极乐,曲折地表现了梁初社会繁荣气象,表现了一种得意的升平的欢乐情绪。全赋以大量的典故与轻靡的情思来表现对春天的赞美,辞藻绚丽,对仗工整,充分表现了六朝的绮靡文风。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宜春苑(1)中春已归,披香殿(2)里作春衣。新年(3)鸟声千种(4),二月杨花(5)满路飞。河阳(6)一县并是花,金谷(7)从来满园树。一丛香草足碍人,数尺游丝(8)即横路。开上林(9)而竞入,拥河桥(10)而争渡。

宜春下苑的春天又回来了,披香殿里正赶制春装。新年伊始的鸟鸣婉转动听,早春二月的柳絮满路飞扬。就好像来到了河阳县,眼前都是桃李的花朵;又像是进入金谷园,到处是青翠的林木。一丛丛香草妨碍了游人的脚步,一缕缕游丝拦住了幽邃的去路。

丽华(11)金屋(12),下飞燕(13)兰宫(14)钗朵(15)多而讶重(16)髻鬟(17)高而畏风。眉(18)柳而争绿(19),面共桃而竞红。影来池里,花落衫中。

美女们一下子拥进上林苑,纷纷争抢着渡过河桥。她们有的来自阴丽华的金屋,有的来自赵飞燕的椒房。头上的朵朵金钗重得吓人,高耸的发誓似乎一阵风就能吹倒。黛眉和绿柳互相衬托,面颊同桃花一般娇红。她们的身影倒映在池水中,衫袖上洒满了缤纷的落英。

苔始绿而藏鱼,麦才青而覆雉。吹箫弄玉(20)之台,鸣佩凌波(21)之水。移戚里(22)而家富,入新丰(23)而酒美。石榴(24)聊泛,蒲桃(25)酦醅(26)。芙蓉玉碗,莲子金杯。新芽竹笋,细核杨梅。绿珠(27)捧琴至,文君(28)送酒来。

初染绿色的苔草下有鱼儿嬉游,青青的麦垄间遮蔽着雉鸡。楼台上吹奏着弄玉悠扬的箫声,水波里伴和着洛神玉佩的锵鸣。这里有戚里富家的豪华气派,又有新丰城里的美酒佳肴。石榴汁香气四溢,陈葡萄酒愈加甘醇。荷花似的玉碗玲珑剔透,莲房样的金杯璨璨生辉。既有鲜嫩的竹笋,又有细核杨梅。捧琴奏乐的是歌妓绿珠,行觞劝酒的是才女文君。

玉管初调,鸣弦暂抚。《阳春(29)》《渌水(30)》之曲,对凤回鸾(31)之舞。更(32)笙簧(33),还移筝柱。月入歌扇(34),花承节鼓(35)协律都尉(36)射雉中郎(37)。停车小(38),连骑长杨(39)。金鞍始被,柘弓(40)新张。拂尘看马埒(41)分朋(42)入射堂。马是天池(43)之龙种,带乃荆山(44)玉梁(45)。艳锦安天鹿,新绫织凤凰。

玉管调准了乐音,弦端弹出了琴声。歌喉唱出了《阳春》《渌水》之曲,舞袖飘扬如鸾凤的飞歌。笙簧渲染着气氛,弦柱变换着乐拍。歌扇团团如满月,节鼓声声催传花。在座的有娴熟乐律的李都尉,亦有精于骑射的潘中郎。或者停车小苑,流连光景;或者移步长杨,醉心射猎。但见马备金鞍,良弓在手,驰道上烟生弥漫,一队队射手进入校场。他们的坐骑是天池的龙种,腰带镶嵌着荆山的美玉。锦袍上绣着吉样的白鹿,绫袄上织出如意的凤凰。

三日(46)曲水(47)河津(48),日晚河边多解神(49)。树下流杯客(50)沙头(51)渡水人。镂薄(52)窄衫袖,穿珠(53)领巾。百丈山头日欲斜,三晡(54)未醉莫还家。池中水影悬(55)镜,屋里衣香不如花。

三月三日是曲水饮禊的节日,河边一天到晚是洗濯祈神的游人。树下有人流杯聚饮,滩头有人横渡戏水。一个个衫袖上妆饰着彩箔,领巾上点缀着珠玉。高高的山头上日已偏斜,游人们不醉酒尽兴便不回家。春水照人胜过屋里悬挂的明镜,衣衫熏染的香气比不过户外的春花。

注释

(1)宜春苑:指宜春下苑,汉武帝所造,在今陕西西安。

(2)披香殿:汉武帝时宫殿名,在今陕西西安。

(3)新年:一年之始,指春天。

(4)啭:形容鸟声婉转。

(5)杨花:柳絮。

(6)河阳:今河南孟州西北,晋代文人潘岳曾为河阳令。

(7)金谷:晋代富豪石崇所建之金谷园,在今河南洛阳西北。

(8)游丝:春天虫类活跃,所吐之丝很长,到处飞扬。两句言草多丝长,碍人行路。

(9)上林:宫苑名,汉武帝所建,在今陕西西安附近,本为秦旧苑,汉武帝增广之,方三百余里,离宫七十余所,苑中养百兽,名果异卉三千余种。

(10)河桥:古桥名,晋杜预建,在今河南孟县西南,东晋以后常为兵争之地。

(11)丽华:指阴丽华,东汉光武帝皇后。

(12)金屋:汉武帝儿时曾说如果能娶阿娇(陈皇后)为妻,当以金屋藏之,这里指华丽的宫室。

(13)飞燕:赵飞燕,西汉成帝皇后。

(14)兰宫:与上句“金屋”一样都泛指华丽的宫室。

(15)钗朵:做成花朵形状的钗。

(16)讶重:指首饰很多,重得吓人。

(17)髻鬟: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将头发盘起束于头顶。

(18)将:与。

(19)争绿:当时妇女用一种绿色颜料描眉,眉痕微绿,故言眉柳争绿。

(20)弄玉:秦穆公女,萧史妻。萧史善吹箫,作凤鸣,穆公为之筑凤凰台。一夕,吹箫引凤至,与弄玉随凤仙去。

(21)凌波:形容女子步履轻盈。

(22)戚里:汉代外戚居住地。

(23)新丰:西汉高祖十年(前197)的骊邑县改名,在今陕西临潼区东北阴盘城。

(24)石榴:指石榴酒。

(25)蒲桃:即葡萄,亦指酒。

(26)酦醅:未过滤的重酿酒。

(27)绿珠:晋石崇的歌妓,美而艳,善吹笛。

(28)文君:指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私奔后,在临邛卖酒,文君亲自当垆。

(29)阳春:古代高雅的乐曲。

(30)渌水:古乐曲。

(31)对凤回鸾:形容舞姿翩跹。

(32)炙:熏陶。

(33)笙簧:吹笙鼓簧。

(34)月入歌扇:扇作满月形。

(35)节鼓:古乐器,状如博局,中开圆孔,鼓置其中,击之以为乐曲节奏。

(36)协律都尉:掌管音节的官职。汉武帝时,李延年为协律都尉,这里即代指李延年之类精通音乐的人。

(37)射雉中郎:指晋潘岳。岳曾以太尉掾兼虎贲中郎将,寓直于骑射省,而且作有《射雉赋》。

(38)苑:养禽兽,植树木供帝王游乐打猎的场所。

(39)长杨:指汉长杨榭,在长杨宫,秋冬在此校猎。

(40)柘弓:用柘(桑属)材制成的良弓。

(41)马埒:射箭跑马的驰道两侧所建的矮墙。

(42)分朋:分群,分批。

(43)天池:指青海湖。

(44)荆山:在今湖北沮水、漳水发源处,产玉。

(45)玉梁:带名。

(46)三日:指农历三月三日上巳节。古人于是日至河边洗濯,并为曲水流觞之饮,以驱邪祈福。梁时此俗犹盛。

(47)曲水:流水环曲为渠,古人于上巳节在水边举行宴会,在水渠中放置酒杯,任其漂流,流到谁的面前,谁就用来饮酒。

(48)河津:河边渡口。

(49)解神:祈神还愿。

(50)流杯客:传说东汉年间,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见桃树下有一杯流出,内有胡麻饭,后遇到两个仙女,被邀至家中,半年后还家,子孙已过了七代。

(51)沙头:水旁之地。东晋永和三年,桓温伐蜀,从山阳出江南,李势遣将拒温,将士从沙头津北渡。

(52)镂薄:刻镂金薄作为头饰。薄,通“箔”。

(53)帖:贴近,这里是搭配的意思。

(54)三晡:傍晚时分。

(55)胜:美好。

创作背景

《春赋》此赋是庾信早年的作品,作于南朝,当时庾信为梁昭明太子东宫抄撰学士。梁武帝在开国之初较关心政治,“勤于政务,孜孜无怠。”(《梁书·本纪》)他曾下诏禁止豪强封固山林沼泽;实行过土断法(即以土地定户籍,使民安其居);设立过肺石函申诉。因而梁初社会出现了“西尽浮玉,南琛没羽,吴歈越吟,荆艳楚舞。草木之遇阳春,鱼龙之逢风雨。五十年中,江表无事”(《哀江南赋》)的小康太平局面。在这种“朝野欢娱,池台钟鼓”的表面繁荣气氛中,整个统治阶层自然充满着生的喜悦和生的鼓舞,一种兴奋的得意情绪,一种平步青云的优生感,在统治者的意念中形成。《春赋》正是为反映统治者们这种热烈的情绪、得意的心境、平稳的生活愿望而作的。

拼音版

chūn

chūnyuànzhōngchūnguīxiāngdiàn殿zuòchūnxīnniánniǎoshēngqiānzhǒngzhuànèryuèyánghuāmǎnfēiyángxiànbìngshìhuājīncóngláimǎnyuánshùcóngxiāngcǎoàirénshùchǐyóuhéngkāishànglínérjìngyōngqiáoérzhēng

chūhuázhījīnxiàfēiyànzhīlángōngchāiduǒduōérchónghuángāoérwèifēngméijiāngliǔérzhēng绿miàngòngtáoérjìnghóngyǐngláichíhuāluòshānzhōng

táishǐ绿ércángmàicáiqīngérzhìchuīxiāonòngzhītáimíngpèilíngzhīshuǐérjiāxīnfēngérjiǔměishíliúliáofàntáopēiróngwǎnliánjīnbēixīnzhúsǔnyángméi绿zhūpěngqínzhìwénjūnsòngjiǔlái

guǎnchūtiáomíngxiánzànyángchūnshuǐzhīduìfènghuíluánzhīgèngzhìshēnghuángháizhēngzhùyuèshànhuāchéngjiéxiéwèishèzhìzhōnglángtíngchēxiǎoyuànliánchángyángjīnānshǐzhègōngxīnzhāngchénkànlièfēnpéngshètángshìtiānchízhīlóngzhǒngdàinǎijīngshānzhīliángyànjǐnāntiān鹿xīnlíngzhīfènghuáng

sānshuǐxiàngjīnwǎnbiānduōjiěshénshùxiàliúbēishātóushuǐrénlòuzhǎishānxiùchuān穿zhūtiēlǐngjīnbǎizhàngshāntóuxiésānwèizuìhuánjiāchízhōngshuǐyǐngxuánshèngjìngxiānghuā

作者简介

庾信

庾信

南北朝官员、文学家

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早年出入于梁朝宫廷,善作宫体诗,风格华丽。梁元帝时任右将军、散骑侍郎、封武康县侯,出使西魏。梁亡后被强留于北方,因有很高的文学修养,先后得到西魏和北周的优待,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他的作品时有用典堆砌和隐晦的缺点,但总的来说,其艺术成就,集六朝之大成,对唐代诗赋的发展产生颇大的影响。著有《庾子山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