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杭州孤山寺》唐代诗人张祜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首联从空间写孤山寺;颔联从气候方面写孤山寺;颈联从地点及风物写孤山寺的孤峭幽深;尾联则写孤山寺的动写静。此诗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中扣住孤山景色的本质特征清、幽,极力表现它的美。
楼台耸碧岑,一径(1)入湖心。
楼台高耸在陡峭的小山上,一条小径通到湖心中央。
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阴。
不下雨山色也经常湿润,没有云水面也是一片暗蓝。
断桥(2)荒藓涩(3),空院落花深。
断桥上的苔藓斑驳成文,幽静的院落里积满了落花。
犹忆西窗月,钟声在北林。
还在回想着西窗望月时的情景,玉皇山北的林中又传来了悠扬的钟声。
(1)一径:指分隔外湖和里湖的白沙堤。
(2)断桥:在里、外西湖分水点上,一名段桥,又名宝祐桥,据说因来路白公堤至此而断故名。“断桥残雪”是西湖十景之一。后来出现的民间传说《白蛇传》就说白娘子和许仙在此相会。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卷二:“断桥,本名宝祐桥,自唐时呼为断桥。
(3)涩:《三体唐诗》作“合”。
(4)空院:空寂的庭院。
(5)深:幽深。
《题杭州孤山寺》这首诗写于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唐穆宗长庆二年10月至唐敬宗长庆四年5月)期间,即822年10月—824年5月。当时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游孤山寺,与诗人张祜相遇,邀他同舟游西湖,漫步孤山。满眼碧色,一湖幽情,使张祜如进仙境,留连忘返。于是,张祜写下了《题杭州孤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