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心长久,忧忧自相接。
故乡路遥远,川陆不可涉。
汩汩莫与娱,发春托登蹑。
欢愿既无并,戚虑庶有协。
极目睐左阔,回顾眺右狭。
日没涧增波,云生岭逾叠。
白芷竞新苕,绿蘋齐初叶。
摘芳芳靡谖,愉乐乐不燮。
佳期缅无像,骋望谁云惬。
《登上戍石鼓山》是南朝宋诗人谢灵运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可分为三个部分。前八句为第一部分,写的是将要登山,以及登山的原因。中间六句为第二部分,写的是登山时看到的景物。最后四句为第三部分,写的是登览总的感慨,表达了去国离乡的悒郁之情。这首诗用笔比较清朗、生动,情景交融,是谢灵运写景抒情诗之佳作。
旅人(1)心长久,忧忧自相接。
谪居永嘉并非我的心愿,心中装满沉甸甸的忧愁。
故乡路遥远,川陆不可涉(2)。
回家的路多么遥远啊,望眼欲穿总难如意。
汩汩莫与娱,发春(3)托登蹑。
时光飞逝,而内心的落寞无法排遣,只好在明媚的春光里登山解忧。
欢愿(4)既无并(5),戚虑庶有协(6)。
归家的愿望无法实现,思也悠悠,恨也悠悠。
极目睐左阔,回顾(7)眺右狭(8)。
睁大眼睛斜视左边,是一望无际的宽阔平原,回过头来远望右边,峰岭对耸,形成狭隘的山沟深谷。
日没(9)涧增波,云生岭逾叠(10)。
太阳下山了,初春的寒风吹起了山涧的水波,令人感到丝丝凉意,晚云一层层起来,萦绕在山头、横亘在山腰,在暮色中望去,似乎山岭又增添了许多重叠。
白芷竞新苕,绿蘋齐初叶(11)。
白芷这时生出了新茎,绿苹也长出了新叶。
摘芳(12)芳靡谖,愉乐乐不燮。
摘取芳草而芳草并未使他忘忧,一时愉乐而终不愉快。
佳期(13)缅无像,骋望谁云惬。
那回归的日子不知在何时,即使登高遥望,又叫人怎么高兴得起来呢!
(1)旅人:自指。
(2)涉:不用舟船过水而行。
(3)发春:开春。
(4)欢愿:欢乐美好的愿望。
(5)并:合,这里有实现的意思。
(6)协:有谐调、缓和的意思。
(7)回顾:回过头来。
(8)眺右狭:远望右边,峰岭对耸,形成狭隘的山沟深谷。
(9)日没:太阳沉没人海(或下山)。
(10)岭逾叠:云团笼罩于山峰之上,好像又叠加了许多山峰,所以说“岭逾叠”。
(11)齐初叶:刚刚长出的嫩叶大小一致,非常整齐可爱。
(12)摘芳:摘取鲜花香草。
(13)佳期:指回乡与亲友团聚的日子。
这首诗开头就写道:“旅人心长久,忧忧自相接。”把郡守的身份说成是旅人,可见他对职守的态度。这两句应连成一句读,就是:旅入的心长久以来忧愁接着忧愁。这是化用《楚辞·哀郢》的句子:“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其相接。”下两句写忧愁的由来:“故乡路遥远,川陆不可涉。”“故乡”,似乎是指会稽,但这里一再说“遥远”,这就不仅是指出生地,还兼指京都住地了。古人诗文抒发的怀乡情绪中,往往有恋阙之情的交织。这两句仍是化用《哀郢》:“惟郢路之辽远兮,江与夏之不可涉。”屈原在《哀郢》中一开始就将去国之痛和怀乡之情打成一片,谢灵运这样模仿,可以见出其心情的相似。上四句写他的忧,下面写解忧的活动。“汩汩莫与娱,发春托登蹑。”他说“莫与娱”,可见很寂寞,所以他的登山不是那种情之所至的游览,而带有相当大的勉强性,只是借此打发打发寂寞罢了。“欢愿既无并,戚虑庶有协。”这两句是说,归去的愿望既然无法实现,那只有希望登高望乡能缓解一下愁闷。作者同时写的《郡东山望溟海》有“瞰海庶忘忧”,意思相近。
对于这次登山活动来说,上面八句都可谓之将登,下面就是登览了。“极目睐左阔,回顾眺右狭。”写了东方的大海,西面的山岭,这就自然有一“阔”一“狭”之感了。“日没涧增波,云生岭逾叠。”这是写暮景:太阳下山了,初春的寒风吹起了山涧的水波,令人感到丝丝凉意;晚云一层层起来,萦绕在山头、横亘在山腰,在暮色中望去,似乎山岭又增添了许多重叠。“白芷竞新苕,绿苹齐初叶。”白芷这时生出了新茎,绿苹也长出了新叶。这里用“竞”、“齐”二字,显出了欣欣向荣的生命的活力。这两句又是化用《楚辞·招魂》“绿苹齐叶兮白芷生”。上面是登览所见,用三个层次写景。一般评论说,谢诗的景与情是分离的,其实也不尽然,这首诗的写景中也见出情绪的波动。他是来解忧的,当他极目远眺时,心胸一时有所扩张(由“阔”字见出),但又很快局促起来。他忧郁的内心像有一股无形的力,将他忧郁的目光从开朗的海面扭转过去,投向山岭、深涧,投向和他心境相合拍的地方。在生机勃勃的初春,触动他感怀的却是落日晚风、却是那层层叠叠的山岭,他联想到的只是归途的阻险、关山的难越。他为解忧而来,却依然被忧愁所包围。“极目”以下四句,无一情语,而情自在其中,这就是情景交融的典范。那么,白芷绿苹的芳华竞秀、赏心娱目,应当说会使他的心境有所欣悦了吧,然而并不这样。
下面四句就是他的感想。“摘芳芳靡谖,愉乐乐不燮。”这两句说,摘取芳草而芳草并未使他忘忧,一时愉乐而终不愉快。这是紧接前二句而发的,可见香草纷呈最终也治不了他的心病。“佳期缅无像,骋望谁云惬!”这两句说:那回归的日子不知在何时,即使登高遥望,又叫人怎么高兴得起来呢!这是登览总的感慨,也是照应前面的“故乡路遥远”。这两句又是化用《楚辞·湘夫人》“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的句子。
这首登览诗表现的是去国离乡的悒郁之情。值得提起的是,作者在此诗中(其实不止此诗)频繁地袭用屈原作品的语汇和意象,虽然他们思想怀抱差别很大,但在谢灵运本人来说,他认为自己的被迫外任,是类似屈原的遭遇的。由此也可见出他对宋政权的怨怼愤懑。黄节《谢康乐诗注》引张山来评云:“写景不厌其繁,能换面目之故。”其实此诗写景并不算太“繁”,“能换面目”倒是事实。写景的六句,三个层次很是清爽,“白芷”两句尤为鲜活。这首诗总的来说,用笔比较清朗、生动,不像他的有些作品那样平板、生涩和多用玄言。在谢灵运的写景抒情之作中,这首诗堪称佳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