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兖州城楼

杜甫 〔唐代〕 杜甫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

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登兖州城楼》是唐代诗人杜甫早期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首联点出初次登楼;颔联写登楼纵目所见远景;颈联点兖州境内的古迹;尾联总结,承上两句抒发登临怀古之情。诗人从地理和历史的角度,分别进行观览与思考,从而表达出登楼临眺时触动的个人感受。全诗结构谨严,格律工稳,故前人多取以为式。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东郡(1)趋庭(2)日,南楼纵目(3)

来兖州探望我父亲的日子里,我初次登上城南楼纵目远眺。

浮云连(4)(5),平野(6)青徐(7)

浮云连绵于大海和泰山上空,平野一直伸展到青州和徐州。

孤嶂(8)秦碑(9)(10)荒城(11)鲁殿(12)(13)

孤高峄山仍矗立着秦皇石碑,荒城曲阜还存留着鲁灵光殿。

从来(14)古意(15),临眺独踌躇(16)

我素来都有怀古之意绪,当此登临之际独自生出万千感慨。

注释

(1)东郡:指兖州。东郡在汉代是兖州所辖九郡之一。

(2)趋庭:谓子承父教。

(3)初:初次。

(4)海:指渤海。

(5)岱:指泰山。一作“岳”。

(6)入:一直伸展到的意思。

(7)青徐:二州名,均与兖州邻境。

(8)孤嶂:指峄山,在今山东邹县东南。

(9)秦碑:秦始皇登峄山时命人所记的歌颂他功德的石碑。

(10)在:指尚在。

(11)荒城:指曲阜故城。

(12)鲁殿:指鲁灵光殿,汉景帝儿子鲁共王所建,在曲阜。

(13)馀:残馀,残存。

(14)从来:意为向来如此。

(15)古意:伤古的意绪。

(16)踌躇:犹豫,徘徊。

创作背景

《登兖州城楼》当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时杜甫东游齐赵。当时父亲杜闲任兖州司马。杜甫探亲之际,初登兖州南楼而咏此诗。陈贻焮认为这应当是杜甫到山东后写得最早的一首诗。

文学赏析

《登兖州城楼》此诗首联点出登楼的缘由和时间,说明自己登楼是在刚来兖州省亲之时。“趋庭”用《论语·季氏》孔丘的儿子“鲤趋而过庭”的故事,指明是因探亲来到兖州,借此机会登城楼“纵目”观赏。“初”字确指这是首次登楼。

颔联是全诗精彩片段,写“纵目”远眺所见开阔的视野:浮云与渤海、泰山相连,平野东入青州、南入徐州之境,一片苍茫。“浮云”“平野”四字,用烘托法表现兖与邻州都位于辽阔平野之中,浮云笼罩,难以分辨。“连”“入”二字从地理角度加以定向,兖州往东与海“连”接,往西伸“入”楚地,不但十分壮观,而且很是传神。

颈联点明兖州境内有峄山秦始皇的颂德刻石和鲁共王的灵光殿等古迹,引起怀古之情。“在”“馀”二字从历史角度进行选点,秦碑、鲁殿在“孤嶂”“荒城”中经受历史长河之冲刷,一存一残,个中原因是很能引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反思的。

尾联是《登兖州城楼》全诗的总结。“古意”承颈联“秦碑”来。“多”说明深广。它包含两层意思。其一诗人自指,意为诗人向来怀古情深;其二指兖州,是说早在东汉开始兖州建置前,它就以古迹众多闻名。这就是杜甫登楼远眺,会生起怀古情思的原因。“临眺”与颔联“纵目”相照应。“独”字很能表现杜甫不忍离去时的“独”特感受。

《登兖州城楼》此诗是杜甫现存最早的一首五言律诗,与他同时所作的五言古诗《望岳》堪称异曲同工。杜甫早期五律虽还未形成独特风格,但此诗已初次显露出他的艺术才华。五律的一般写法是前起后结,中四句二写景二写情。此诗中四句都是写景,而前景寓目、后景感怀,是对传统写法的突破。此诗虽属旅游题材,但诗人从纵横两方面,即地理和历史的角度,分别进行观览与思考,从而表达出登楼临眺时触动的个人感受,是颇具特色的。诗人一方面广览祖国的山海壮观,一方面回顾前朝的历史胜迹,而更多的是由临眺而勾引起的怀“古”意识。

在艺术上此诗一、二、三联均运用了工整的对句。“ 东郡”“南楼”、“趋庭”“纵目”、“浮云”“平野”、“海岱”“青徐”、“孤嶂”“荒城”、“秦碑”“鲁殿”,都是实写。尾联才由“临眺”引出思“古”之“意”,则带有虚写的意味。而二、三联“连”“入”“在”“余”四字,通过对仗,将海岱连接,平野延伸,秦碑虽存,鲁殿已残等自然景观与历史胜迹,在动态中分别表现出来。尾联“多”“独”二字尤能传达作者深沉历史反思与个人独特感受。无怪乎叶石林评论说:“诗人以一字为工”,“惟老杜变化开阖,出奇无穷”。

作者简介

杜甫

杜甫(诗圣)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