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八首·其一

左思 〔魏晋〕 左思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

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

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

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

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

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

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咏史八首》是晋代文学家左思的组诗作品。这八首诗名为咏史诗,实为咏怀诗,诗人借古人古事来浇心中之块垒。组诗以深厚的社会内容,熔铸着诗人的平生理想,是研究左思的重要资料,在中国诗歌创作历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这组诗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两点:第一,力矫太康颓靡文风,承继建安雄健骨力;第二,才志结合,浑然一体。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弱冠(1)柔翰(2)卓荦(3)观群书。

自己二十岁时就写得一手好文章,博览群书,见解卓尔不群。

著论(4)过秦(5),作赋(6)子虚(7)

写的论著达到《过秦论》的水准,作的赋可与《子虚赋》相比拟。

边城苦鸣镝(8),羽(9)飞京都。

边城有战事,军队频频放出响箭,插有羽毛的军书飞报京都。

虽非甲胄士(10)畴昔(11)穰苴(12)

我虽然不是行伍出身,但很早就学习过司马穰苴兵法,会排兵布阵,运筹帷幄,决胜天下。

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

长啸激起阵阵清风,我的志向是消灭东吴,统一天下。

铅刀贵一割(13),梦想(14)良图(15)

一把很钝的铅刀都希望能有一割之用,我做梦也想施展自己的才能。

(16)(17)江湘(18),右盼定羌胡(19)

只要国家起用我,我就能大展宏图,实现平定东吴、平定羌胡的梦想。

功成不受(20),长揖归田庐(21)

我期望为国建功,并不贪图封赏,功成之后,拜别君王,归隐田庐。

注释

(1)弱冠:古代的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人,但体犹未壮,所以叫“弱冠”。

(2)柔翰:毛笔。

(3)卓荦:才能卓越。荦,同“跞”。

(4)准:以为准则。

(5)过秦:即《过秦论》,汉贾谊所作。

(6)拟:以为法则。

(7)子虚:即《子虚赋》,汉司马相如所作。

(8)鸣镝:响箭,本是匈奴所制造,古时发射它作为战斗的信号。

(9)檄:檄文,用来征召的文书,写在一尺二寸长的木简上,上插羽毛,以示紧急,所以叫“羽檄”。

(10)甲胄士:战士。胄,头盔。

(11)畴昔:往时。

(12)穰苴:春秋时齐国人,善治军。齐景公因为他抵抗燕、晋有功,尊为大司马,所以叫“司马穰苴”,曾著《兵法》若干卷。

(13)铅刀贵一割:用汉班超上疏中的成语。李善注引《东观汉记》:“班超上疏曰:臣乘圣汉威神,冀俲铅刀一割之用。”铅质的刀迟钝,一割之后就很难使用。拿铅刀用来比喻自己才能低劣。这句是说自己的才能虽然像铅刀那样柔软,但仍然有一割之用。

(14)骋:施。

(15)良图:好的计划。

(16)眄:看。

(17)澄:清。

(18)江湘:长江。此为东吴所在,地处东南,所以说“左眄”。

(19)羌胡:即少数民族的羌族,在甘肃、青海一带,地在西北,所以说“右盼”。

(20)爵:禄位。

(21)田庐:家园。

创作背景

《咏史八首》写于左思早年,具体写作时间难以断定。仅从诗提供的情况看,大体可以说写在左思入洛阳不久,晋灭吴之前。诗中写到左思在洛阳的生活以及这种生活所形成的特有感情。左思是因为他的妹妹左棻被选入宫而举家来到洛阳的。晋武帝泰始元年(273),晋武帝选中级以上文武官员家的处女入宫,次年又选下级文武官员及普通士族家的处女五千人入宫。左思的父亲为殿中侍御史。左思入洛阳的时间,大体可以断定在泰始元年以后。

拼音版

yǒngshǐshǒu··

ruòguànnòngróuhànzhuōluòguānqúnshū

zhùlùnzhǔnguòqínzuò

biānchéngmíngfēijīng

suīfēijiǎzhòushìchóulǎnrǎng

chángxiàoqīngfēngzhìruòdōng

qiāndāoguìmèngxiǎngchěngliáng

zuǒmiǎnchéngjiāngxiāngyòupàndìngqiāng

gōngchéngshòujuéchángguītián

作者简介

左思

左思

西晋著名文学家

左思(250—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文学家,其《三都赋》颇被当时称颂,造成“洛阳纸贵”。左思自幼其貌不扬却才华出众。晋武帝时,因妹左棻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任秘书郎。晋惠帝时,依附权贵贾谧,为文人集团“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员。永康元年(300年),因贾谧被诛,遂退居宜春里,专心著述。后齐王司马冏召为记室督,不就。太安二年(303年),因张方进攻洛阳而移居冀州,不久病逝。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