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少林寺

沈佺期 〔唐代〕 沈佺期

长歌游宝地,徙倚对珠林。

雁塔风霜古,龙池岁月深。

绀园澄夕霁,碧殿下秋阴。

归路烟霞晚,山蝉处处吟。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游少林寺》是唐代诗人沈佺期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表现了诗人对佛门胜地少林寺的衷心礼赞。首联概写游览少林寺;颔联进而描述寺内两处重点景物:雁塔与龙池;颈联再写遍游以后的时间变化;尾联声色并茂,写游赏的尽兴与快意。前半部分写入寺游赏古迹,抒写诗人对少林名刹的敬仰心情。后半部分述游赏过程中景色变化,以及归路晚景之绮丽,显示诗人敏锐细致的观察力和写景抒情的精巧笔致。全诗首尾呼应,寓情于景,仗律工整,是描写寺宇游历中的佳作。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长歌游宝地,徙倚(1)珠林(2)

在高声歌唱中游览宝地,徜徉在清幽静谧的珠林之中。

雁塔风霜(3)古,龙池岁月深。

寺中雁塔历经风霜而显得古朴,九龙潭因岁月久远而显深。

绀园(4)澄夕(5),碧殿下秋阴。

佛寺在雨后斜阳里显得分外明亮,碧殿如蒙上秋阴的暗淡色调。

归路烟霞晚,山蝉处处吟。

日暮归途中只见烟霞满天,山路上蝉鸣声到处可闻。

注释

(1)徙倚:犹徘徊,逡巡。一作“屐倚”。

(2)珠林:指林木的美称。

(3)风霜:一作“丹青”。

(4)绀园:佛寺的别称。

(5)霁:雨后转晴。

创作背景

少林寺是达摩始祖修道传宗之所,亦因寺僧唐初护国而名扬天下。历代名人雅士多有游历,留下佳章无数。《游少林寺》此诗是唐代高宗武后时期诗人沈佺期游览少林寺时的记游之作,其具体创作时间难以考证。

拼音版

yóushǎolín

zhǎngyóubǎoduìzhūlín

yànfēngshuānglóngchísuìyuèshēn

gànyuánchéngdiàn殿xiàqiūyīn

guīyānxiáwǎnshānchánchùchùyín

作者简介

沈佺期

沈佺期

唐代著名诗人,律体开创者

沈佺期(656 — 715),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属河南)人。上元(唐高宗年号,674—676)进士,官至太子少詹事。曾因贪污及谗附张易之,被流放驩州。诗与宋之问齐名,号称“沈宋”,多应制之作。流放时期的作品,则多对其境遇表示不满。律体谨严精密,对律诗体制的定型颇有影响。原有文集10卷,已散佚,明人辑有《沈佺期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