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尾龙香拨。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月。最苦浔阳江头客,画舸亭亭待发。记出塞、黄云堆雪。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没。弦解语,恨难说。
辽阳驿使音尘绝,琐窗寒、轻拢慢捻,泪珠盈睫。推手含情还却手,一抹梁州哀彻。千古事、云飞烟灭。贺老定场无消息,想沉香亭北繁华歇。弹到此,为呜咽。
《贺新郎·听琵琶》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为作者闲居江西上饶时期所作。上片以《琵琶行》、王昭君等典故中之愁苦表达作者的愁苦难言,下片以唐由盛转衰喻宋之衰败。大量用典是此词的显著特点,但全词未因此而杂乱无章,反有余人难及之大气。此词借典抒情,暗含了作者满腔报国热情却壮志难酬的苦闷,体现了作者心系国家安危的爱国情操。
凤尾(2)龙香拨。自开元、霓裳曲罢(3),几番风月(4)。最苦浔阳江(5)头客(6),画舸(7)亭亭(8)待发。记出塞、黄云堆雪(9)。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10)、宫殿孤鸿没。弦解语,恨难说。
以凤尾纹饰槽,以龙香柏为拨,这琵琶从开元年间弹过《霓裳羽衣曲》后,经历了多少风月变迁啊!最苦的莫过于浔阳江头送客的人了,当明丽的画船将要出发之际,他在江上倾听了琵琶女的演奏。记得古时昭君出塞,黄云堆压在白雪上,马上的琵琶声寄托着远涉三万里外的离愁,她回望长安的昭阳宫殿,唯有孤飞的大雁渐渐消失在天边。纵然琵琶弦能代替讲话,可是心中的怨恨却难以诉说啊!
辽阳驿使(11)音尘(12)绝,琐窗(13)寒、轻拢慢捻(14),泪珠盈睫。推手含情还却手(15),一抹(16)梁州(17)哀彻。千古事、云飞烟灭。贺老(18)定场(19)无消息,想沉香亭(20)北繁华歇。弹到此,为呜咽(21)。
辽阳征戍地,那里的驿使不来,音讯全无。闺阁琐窗中的思妇,只感到寒意袭人。她轻轻地慢慢地拨弄着琵琶,眼睫毛上沾满了泪珠儿;情脉脉地在弦上将手指推前又收回,弹一支《梁州》曲,从头到尾全都是哀音。千年历史上的事情,都已云飞烟灭了。开天盛世时琵琶高手贺怀智老先生出来压场的事情再也听不到了,想那明皇与贵妃赏牡丹、李白作新词于沉香亭北的繁华景象也不再有了。弹到这儿,就不免为之呜咽起来。
(1)贺新郎:词牌名,原名《贺新凉》,又名《金缕曲》等,双调一百十六字,上下片各十句六仄韵。
(2)凤尾:指琵琶,因其尾部刻有凤形,故称。
(3)霓裳曲罢:暗用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诗意,谓安禄山叛乱,惊破了唐玄宗的艳梦,暗含兴亡之感。《霓裳曲》,即《霓裳羽衣曲》。
(4)风月:指岁月。
(5)浔阳江:江名,指长江在今江西九江市北的一段。
(6)客:指白居易。
(7)画舸:泛指华丽的船。
(8)亭亭:形容画船高挺秀丽。
(9)黄云堆雪:黄沙蔽天,白雪遍地,极言塞外之苦寒。欧阳修《明妃曲》“不识黄云出塞路,岂知此声能断肠?”即是此意。
(10)昭阳:汉都长安未央宫中的一座殿名,这里泛指汉宫,以见昭君塞外思汉之意。
(11)辽阳驿使:辽阳驿道中的信使。辽阳,今辽宁省辽阳县。
(12)音尘:音信。司空图《偶题三首》“辽阳音信近来稀”。
(13)琐窗:雕刻连锁图案的窗子,代指女子卧室。
(14)轻拢慢捻:弹奏琵琶的指法。
(15)推手含情还却手:推手、却手,琵琶指法。手指前弹为“推手”,后拨为“却手”。
(16)抹:顺手下抹。
(17)梁州:琵琶曲名,也是唐教坊曲调名,又名《凉州》。
(18)贺老:指开元、天宝间善弹琵琶的艺人贺怀智。
(19)定场:压场,言琵琶高潮。元稹《连昌宫词》“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琵琶定场屋。”苏轼《虞美人·琵琶》“定场贺老今何在?几度新声改。”
(20)沉香亭:用沉香建成的亭子,唐玄宗曾在此赏花。李白奉命作《清平调》三首,其中有“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21)为呜咽:琵琶发音为呜咽之声。
根据邓广铭先生考证,《贺新郎·听琵琶》此词作于淳熙九年(1182年)到淳熙十五年(1188年)间,正是词人闲居江西上饶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