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
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宁知汉祚移。
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
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
《挽文山丞相》是元代诗人虞集为哀悼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人在前两联用张良为韩复仇、诸葛亮匡扶蜀汉等典故,赞颂文天祥力图恢复宋室,欲挽狂澜于既倒的英雄气概;颈联表现了诗人对宋朝的留恋和对英雄的思念;尾联用东晋时过江诸人新亭对哭事,直抒诗人心中悲痛。全诗句句用典,而意脉一贯,酣畅深厚,郁勃沉雄。
徒把金戈挽落晖(1),南冠(2)无奈北风(3)吹。
您想同鲁阳公一样挥动金戈挽回落日,却是徒劳。被俘入狱,眼见蒙古如北风劲吹日益横骄。
子房(4)本为韩仇出,诸葛(5)宁(6)知汉祚移(7)。
张子房本是为韩国复兴而出,最终没能达到目的。诸葛亮鞠躬尽瘁,汉家终于灭亡他岂能料到。
云暗(8)鼎湖(9)龙去远(10),月明华表鹤归迟(11)。
鼎湖云天黯淡,皇上早已乘龙远逝,迟迟不见您化成白鹤归来,停留在故乡的华表。
不须更上新亭(12)望,大不如前洒泪时。
请不要再上新亭极目远眺,如今局势已大不如过江诸人流泪时的晋朝。
(1)金戈挽落晖:《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与韩搆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撝之,日为之反三舍。”后用于比喻人力胜天。这句反用其意,意谓落日难挽。
(2)南冠:楚冠,比喻囚犯。
(3)北风:宋元诗文多以此比喻北方金元之势力。
(4)子房:即张良,字子房,家相韩五世。秦灭韩,张良谋为韩报仇,使刺客击秦始皇于博浪沙,误中副车。后佐刘邦灭秦兴汉。
(5)诸葛:指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人。佐蜀,曾六出祁山,谋恢复汉室。
(6)宁:岂。
(7)祚移:祚(zuò):皇位。移:转移。
(8)云暗:比喻蒙古族势力的猖獗和宋室的倾覆。
(9)鼎湖:传说黄帝铸鼎于荆山下。鼎成,有龙垂胡须迎黄帝上天。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
(10)龙去远:比喻宋室倾覆而难以复兴,亦隐喻宋帝赵昺之死。
(11)月明华表鹤归迟:《搜神后记》:“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遂高上冲天。”这里以鹤归隐喻文天祥之死,言文天样若魂归江南,定当有城郭如故而人民非的感叹。华表:立在官殿、城垣、坟墓前的石柱。
(12)新亭:又名劳劳亭,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南。
《挽文山丞相》约作于元成宗大德(1297—1307年)年间,诗人为悼念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而作。元初统治者施汉法,重儒学,不拘文网,故当时汉族文人中多有悼岳飞及文天祥等民族英雄的诗作,这首诗为其中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