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耳》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写雷雨后的黄昏作者独自登高,凭栏远望;颔联写登高所见,既是写眼前实景,又是象征时局;颈联记双喜临门;尾联写以后的打算。全诗既表现出对朝政更新的希望和欢快,又流露了年事已衰、万念俱灰的感伤。前三联颇有清雄之气。
霹雳收威暮雨开(2),独凭栏槛(3)倚崔嵬(4)。
临近傍晚,云开雨散,雷电收起淫威,凭倚栏杆,我独自观赏大自然的瑰丽。
垂天雌霓(5)云端下,快意雄风(6)海上来。
一双彩虹自云端垂天而下;雄风从海上吹来顿感快意。
野老(7)已歌丰岁(8)语,除书(9)欲放逐臣回。
田间的老人发出丰年的赞歌颂语,圣上的赦书将把流放的大臣放回。
残年饱饭(10)东坡老,一壑能专(11)万事灰。
苏东坡已经老去,只求余生吃饱饭;只要一个山沟能安心养神,其他万事俱成灰。
(1)儋耳:即今海南儋县。
(2)霹雳收威暮雨开:比喻朝政更新。霹雳,疾猛之雷。暮雨,傍晚的雨。
(3)栏槛:栏杆。
(4)倚崔嵬:依傍嵯峨的高山。崔嵬,山高貌。
(5)雌霓:霓即虹。《埤雅》:“虹常双见,鲜盛者雄,其暗者雌。”双虹并出,色彩浅淡者为雌霓。这里似暗喻小人。
(6)雄风:凉爽的风。宋玉《风赋》:“此大王之雄风也。”此句隐以雄风喻王命。又柳永《竹马子》词:“对雌霓挂雨,雄风拂槛,微收残暑。”为此联所化用。
(7)野老:村野老人。
(8)丰岁:丰收年。
(9)除书:拜官之诏书。除去旧官,改授新官日除。这里指令苏轼移廉州安置的诰命。
(10)残年饱饭:化用杜甫《痛后过王倚饮赠歌》:“但得残年饱吃饭”句。残年,一生将尽的年月,指人的晚年。
(11)一壑能专:占有一丘一墼。陆云《逸民赋序》:“古之选民,或轻天下,细万物,而欲专一丘之欢,擅一壑之美。”这里指有一块地能退居隐身即可。
《儋耳》此诗作于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元祐八年(1093年)宋哲宗亲政,重新起用新党。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以讥刺先朝的罪名贬官惠州(州治在今广东惠阳),绍圣四年(1097年)再贬儋耳。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宋哲宗去世,宋徽宗继位,宋神宗皇后向氏以皇太后身份处理军国大事,政局在短时间内发生了有利于元祐党人的变化。原来被贬的元祐党人,已死的追复原官,未死的都迁回内郡居住。六十五岁高龄的苏轼于五月内迁廉州(州治在今广西合浦),《儋耳》诗即作于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