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雪藏梅》是宋代词人晏殊所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纯用景语,描绘了一幅春回大地、生机盎然的景象。下片,虽抚今忆昔,但全无感慨,而只求行乐须及春,是太平宰相的生活和心态的真实写照。词意尖巧清新,色彩醒目,极富美感,既有静态,也有动态,一幅雍容华贵的样子,体现了晏殊词流丽的特点。
雪藏梅(1),烟著(2)柳。依约上春(3)时候。初送雁(4),欲(5)闻莺。绿池波浪生。
在梅雪还在相互映衬时,柳树已长出了绿芽,透露出春的消息。刚送别南方的大雁,就听到了黄莺鸟的清脆鸣声,绿波荡漾,使人心旷神怡。
探花开(6),留客醉。忆得去年情味。金盏酒,玉炉香。任他红日长。
回想起去年我们一起去踏春寻花,将客人挽留以至酒醉的情景,历历如在眼前,使人回味。在触景生情中,独自用金杯斟上美酒,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一任炉烟袅袅。
(1)雪藏梅:残雪覆盖着梅花。唐李商隐《江亭散席循柳路吟归官舍》:“已遭江映柳,更被雪藏梅。”
(2)烟著:烟:春日阳气发生,林泽上升的雾气叫烟。著:附着。
(3)依约上春:依约:依稀,仿佛。上春:孟春,农历正月。《周礼·春官·天府》:“上春,衅宝镇及宝器。”郑玄注:“上春,孟春也。”
(4)初送雁:刚刚目送北飞的大雁。雁为候鸟,秋往南飞,春往北飞,俗有“七九河开,八九雁来”的谚语。
(5)欲:将要。
(6)探花开:唐代制度,新科进士于曲江杏园举行宴会,称探花宴。以少俊进士二人为探花使(探花郎),遍游名园,采取名花,为宴会增彩助兴。这里仅指初春举行的宴会。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年代已不详。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二载:“(晏殊)惟喜宾客,未尝一日不燕饮,盘馔皆不预办,客至旋营之。苏丞相颂曾在公幕,见每有佳客必留,但人设一空案一杯。既命酒,果实蔬茹渐至,亦必以歌乐相佐,谈笑杂至。数行之后,案上已粲然矣。稍阑即罢,遣声伎曰:‘汝曹呈艺已毕,吾亦欲呈艺。’乃具笔札,相与赋诗,率以为常。”这首《更漏子》就是这种生活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