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门天骄子,饱肉气勇决。
高秋马肥健,挟矢射汉月。
自古以为患,诗人厌薄伐。
修德使其来,羁縻固不绝。
胡为倾国至,出入暗金阙。
中原有驱除,隐忍用此物。
公主歌黄鹄,君王指白日。
连云屯左辅,百里见积雪。
长戟鸟休飞,哀笳晓幽咽。
田家最恐惧:麦倒桑枝折。
沙苑临清渭,泉香草丰洁。
渡河不用船,千骑常撇烈。
胡尘逾太行,杂种抵京室。
花门既须留,原野转萧瑟。
《留花门》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客观分析了在当时纷繁芜杂的战争情况下,官兵多留花门亦无所益,对唐肃宗一味依赖回纥表示了极大的愤慨和忧虑。全诗语言委婉,意境深沉。
北门天骄子(1),饱肉气勇决。
回纥是天之轿子,饱餐肉食刚勇好斗。
高秋马肥健,挟矢射汉月(2)。
深秋时节战马肥壮携带弓箭来射汉月。
自古以为患,诗人(3)厌薄伐(4)。
自古以来就是汉人的祸患,早在周朝,诗人就已厌闻征伐。
修德使其来,羁縻(5)固不绝。
修德睦邻使其归顺,怀柔政策当然不能断绝。
胡为倾国至(6),出入暗金阙。
为什么要让他们倾国而来?他们随便出入宫廷,已令金阙黯然失色。
中原有驱除,隐忍用此物。
中原地区需要驱除叛军,出于不得已而使用这些东西。
公主歌黄鹄,君王指白日(7)。
可怜宁国公主唱起了“黄鹄”的悲歌,天子为取信回纥而指天发誓。
连云屯左辅(8),百里见积雪(9)。
回纥的兵马连云般地屯驻在左辅,百里之外望去有如一片积雪。
长戟鸟休飞,哀笳晓幽咽。
长戟如林连鸟儿也休想飞过,凄厉的胡笳一大早就开始呜咽。
田家最恐惧:麦倒桑枝折。
农民们最为惧怕他们,踩倒了麦苗还把桑枝折断。
沙苑临清渭,泉香草丰洁。
沙苑临近清清的渭水,泉水香甜青草丰洁。
渡河不用船,千骑常撇烈(10)。
回纥骑兵渡河从来不用船,千骑奔腾有如风驰电掣。
胡尘逾太行,杂种抵京室(11)。
如今叛军的烟尘越过了太行山,杂种们又一次攻占了洛阳。
花门既须留,原野转萧瑟。
回纥的兵马看来必须留下了,只是那田园会因此而变得萧条不堪。
(1)天骄子:天之骄子。
(2)射汉月:是入侵汉地的形象说法。
(3)诗人:指《六月》的作者。
(4)薄伐:征伐。薄,发语词。
(5)羁縻:笼络,怀柔。
(6)倾国至:言回纥派来援军之多。
(7)指白日:发誓结盟之状。唐肃宗为了求得回纥的援兵,与回纥结盟。
(8)左辅:指沙苑。在冯翊县南十二里,东西八十里,南北三十里。地多沙草,宜放牧,为国家牧马场所。
(9)积雪:回纥将士皆白衣白冠,旗亦白色,故以积雪喻之。
(10)撇烈:迅疾的样子。
(11)胡尘逾太行,杂种抵京室:胡尘、杂种:皆指史思明。乾元二年(759)九月史思明由范阳引兵渡河南下,攻占汴州、郑州,及东都洛阳。
《留花门》这首诗大约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当时杜甫在秦州。此诗题注:甘州东北千余里,有居延海。又北三百里,有花门山堡。又东北千里,至回纥牙帐。肃宗还西京,叶护辞归,奏曰:“回纥战兵留在沙苑,今归灵夏取马,更为陛下收范阳余孽。”唐肃宗在平定安史之乱时请回纥兵收复两京之后,其少主叶护留并沙苑,再为肃宗收复范阳。杜甫对唐肃宗一味依赖回纥深感忧虑,因作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