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园春暮。乱草迷行路。风卷残花堕红雨。念旧巢燕子,飞傍谁家,斜阳外,长笛一声今古。
繁华流水去,舞歇歌沉,忍见遗钿种香土。渐橘树方生,桑枝才长,都付与、沙门为主。便关防不放贵游来,又突兀梯空,梵王宫宇。
《洞仙歌·毗陵赵府兵后僧多占作佛屋》是南宋词人汪元量的词作。上片首三句,词人从眼前赵府花园之景写起描绘出一片荒废、凄凉的景象,表达出其自身的迟暮之感和亡国之悲。下片再回到对赵府府邸、花园的描写。首句“繁华流水去”,总述赵府昔日繁华不再,过去再美好,转眼都成过往,流露出词人亡国的哀怨之感。结尾三句,接续僧人侵占之意,写僧人把这座府邸当做庙宇,严防死守,不让游人赏玩,词人借此暗示元人对百姓的严酷统治,再想宋朝的覆灭,真令人感慨万千。
这首词,词人以赵府府邸为依托,从园、宅两处进行描写,由园到宅,再由宅到园,反反复复,跌宕起伏,寄托词人思国恋旧的情感,含蓄深曲,凄美婉转。
西园(2)春暮。乱草迷行路。风卷残花堕红雨。念旧巢燕子,飞傍谁家,斜阳外,长笛一声今古(3)。
暮春赵府庭园,园中杂草横生,狭径难辨;微风吹来,残红漫天飞舞,满园狼藉,曾寄居于此的燕子,如今又要飞到哪里去呢?傍晚残阳下,从远处传来阵阵笛声。
繁华流水去,舞歇歌沉,忍见遗钿(4)种香土。渐橘树方生(5),桑枝(6)才长,都付与、沙门(7)为主。便关防不放贵游来,又突兀(8)梯空(9),梵王宫宇。
繁华已逝,歌舞消歇之后,只能在故城旧址.舞女遗钿之中依稀可想当日的繁华。而今,橘树正茂,桑叶正长,大自然一派勃勃生机,可惜这一切都被四大皆空的僧人占领。而且寺院之中,戒备森严,不准俗人随便进入。只能在外面依稀窥见里面高大的楼阁,发现楼阁全做了佛堂。
(1)洞仙歌:词牌名。又名“洞仙歌令”“洞仙词”“洞中仙”等。
(2)西园:园林名,传为曹操所建。这里指赵府庭园。
(3)今古:指古今相同,三国时向秀“长笛一声今古”,也是“感音而叹”的意思。
(4)遗钿:遗落的花钿。钿,花钿,用金翠珠宝等制成的花朵形的首饰。
(5)渐橘树方生:屈原《九章·橘颂》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一志兮。”表明橘树暗暗生长,透露一线生机。
(6)桑枝:《孟子·梁惠王上》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桑树和梓树是家树,古代家宅中常栽有此树。“橘桑”暗指已亡的宋朝,后以“桑梓”作为故乡的代称。
(7)沙门:僧徒意,梵语室罗摩孥音译。
(8)突兀:高貌。
(9)梯空:腾空,亦高貌。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元兵挥师南下后,攻打毗陵,因为元朝崇信佛教,所以其江南释教总统嘉木扬喇勒智仗势横行,穷奢极欲,甚至盗挖南宋六陵,毗陵因此遭受到了极大破坏。同年汪元量随从三宫赴燕,途径常州,见城破的惨景,感怀而作《洞仙歌·毗陵赵府兵后僧多占作佛屋》此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