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引》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诗。此诗通过对自诩豪侠的市井少年的刻画和揶揄,表达了诗人对当世侠士的失望,也隐含着诗人对理想侠士的渴念。开头两句是市井少年的自夸之辞,三四两句述写市井少年的骄狂之态,五六两句述写市井少年的躁进,结尾两句是对自诩豪侠者的揶揄。全诗用典贴切生动,意蕴曲折幽微。
我(1)有辞乡剑(2),玉锋(3)堪(4)截云(5)。
我有辞乡剑,整天佩腰间,远游任侠,仗剑孤胆,剑刃锋利得能把云层砍断。
襄阳(6)走马客(7),意气自生春。
在襄阳,骑马的行人熙熙攘攘,我的意气更是如春草生长。
朝嫌剑光静(8),暮嫌剑花(9)冷。
早上就嫌那剑光过于安宁,晚上又嫌那剑花过于冷淡。
能持剑向人(10),不解持照身(11)。
只知道挥剑斩凶,为人排忧解难,而不能解开剑鞘自我反观。
(1)我:游侠自谓也。
(2)辞乡剑:辞乡外出远游的护身利剑。
(3)玉锋:剑锋白净如玉。
(4)堪:能。
(5)截云:一作“裁云”。犹切云,极言锋刃之利。
(6)襄阳:一作“长安”。
(7)走马客:一作“走马使”。谓游侠少年,即侠客。
(8)光静:光,一作“花”。静,一作“净”。
(9)剑花:指剑刃。花,一作“光”。
(10)持剑向人:即将锋刃加诸对手。
(11)不解持照身:一作“解持照身影”。不解,不懂、不能,既可解作不明白先要防护自己的道理,也可解作不具备保护自己的能力。持照身,持剑防护自身。
《走马引》 系乐府旧题,原本咏写一个杀人者逃避追捕的故事。因乐府旧题咏写的是杀人报仇的侠士,旧注均认为李贺这篇《走马引》的主旨为咏写曾经杀过人的任侠之士。诗人自负其才而贫寒困顿,思得人救助而无所委命,不能不对世间所谓豪侠失望。《走马引》 正是这样的借题发挥之作,意在讽刺当时自诩豪侠者之流不过欺世盗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