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

辛弃疾 〔宋代〕 辛弃疾

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甚云山自许,平生意气;衣冠人笑,抵死尘埃。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

东冈更葺茅斋。好都把轩窗临水开。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是宋代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词作之一。此词上片主要写词人萌发弃政归田之念,说明欲隐缘由;下片用白描的写法写未来打算,对带湖的建设,作了一些新的增设。全词色彩协调,层次分明,文字简明凝炼,寓意境于自然景色之中,笔到处景物皆活,充分体现了辛弃疾“以文为词”的特征。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三径(2)初成,鹤怨猿惊(3)稼轩(4)未来。(5)云山(6)自许,平生意气(7)衣冠人(8)笑,抵死(9)尘埃。意倦须还(10),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11)哉。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12)

归隐的园圃刚刚开成,白鹤猿猴都在惊怪,主人没有归来,归隐山林本是我平生的志趣,为什么甘为士人所笑,总是混迹尘埃?厌倦了官场就该急流勇退,求清闲愈早愈好,岂止是为享受莼羹鲈脍?你看那秋江上,听到弓弦响,惊雁急忙躲闪,行船回头,是因为骇浪扑来。

东冈(13)(14)茅斋。好都把(15)(16)窗临水开。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秋菊(17)堪餐,春兰(18)可佩,留待先生(19)手自栽。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

东冈上盖起那茅屋书斋,最好是把门窗临湖开。要划船垂钓,先种下柳树一排排;插上稀疏的篱笆保护翠竹,但不要妨碍赏梅。秋菊可餐服,春兰能佩戴,两种花留给我归来亲手栽。我反复思考,只怕圣上不让我离开,归隐之章仍在犹豫徘徊。

注释

(1)带湖:信州府城北灵山脚下,今江西上饶市。

(2)三径:指归隐者的居所。

(3)鹤怨猿惊:表达出自己急切归隐的心情。化用南朝孔稚珪《北山移文》:“至於还飈入幕,写雾出楹,蕙帐空兮夜鹤怨,山人去兮晓猿惊”。

(4)稼轩:辛弃疾号稼轩。洪迈《稼轩记》说:辛弃疾在带湖建了一所很宏大的私人别墅,在新居右侧,建了上百间的房子,左侧,开辟了“稻田泱泱”,还余下十弓的空地,“意他日释位得归,必躬耕于是,故凭高作屋下临之,是为稼轩。而命田边立亭曰植杖,若将真秉耒耜之为者。”

(5)甚:正是。

(6)云山:农村。

(7)意气:神态。

(8)衣冠人:上层或高贵的人物。

(9)抵死:终究,毕竟。

(10)意倦须还:这里指退隐回家。

(11)莼羹鲈脍:美味。

(12)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比喻在官场碰壁,遭人排挤,因此避世。庾信《周大将军襄城公郑伟墓志铭》诗:“麋兴丽箭,雁落惊弦。”骇浪,形容海浪像马受惊时的奔跑。作者感觉到官场的奸诈险恶。要作雁避船回的准备。这就是回带湖的动机。

(13)东冈:东边的小岑。

(14)葺:用茅草修复房子叫葺。

(15)好都把:作必须统统地解。

(16)轩:小房子。

(17)秋菊:语出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18)春兰:语出《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兰有春秋二种,都可以佩带。这里写春兰,是与上边的秋菊相对。一说这两句化用屈原《九歌·礼魂》:“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表明作者自己如屈原一般志行高洁,不愿同流合污。

(19)先生:是下人对辛弃疾的称呼。

创作背景

《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时年四十二岁,在江西路安抚使任上。辛弃疾自渡江以来,力主抗金,收复中原,但朝廷无此意,不加重用壮志难酬,一生屡遭贬斥。作者南下快有二十年了,在此期间,不论地方的好坏,职务的升降,他都以满腔的爱国热忱;为驱逐金人,恢复宋朝的山河,日夜操劳,鞠躬尽瘁;但他深深地察觉到统治集团的苟安腐败,险恶黑暗,使他产生了退隐的消极思想;同时也可能听到有陷害他的风声,这就促使他作后退的准备。他是二次任江西路的官员,对江西的地理山川比较熟悉,因而就选中了上饶的带湖一带,修建了新居,作为将来退隐之处,取名为“稼轩”,并自号为“稼轩居士”以示去官务农之志。这年新居已基本建成,就写了这首词。

拼音版

qìnyuánchūn··dàixīnjiāngchéng

sānjìngchūchéngyuànyuánjīngjiàxuānwèiláishènyúnshānpíngshēngguānrénxiàochénāijuànhuánshēnxiánguìzǎowèichúngēngkuàizāiqiūjiāngshàngkànjīngxiányànhàilàngchuánhuí

dōnggānggèngmáozhāihǎodōuxuānchuānglínshuǐkāiyàoxiǎozhōuxíngdiàoxiānyīngzhòngliǔshūzhúàiguānméiqiūkāncānchūnlánpèiliúdàixiānshēngshǒuzāichényínjiǔjūnēnwèipáihuái

作者简介

辛弃疾

辛弃疾

南宋官员、将领,豪放派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