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杯呼月,问神京何在?淮山隐隐。抚剑频看勋业事,惟有孤忠挺挺。宫阙腥膻,衣冠沦没,天地凭谁整?一枰棋坏,救时著数宜紧。
虽是幕府文书,玉关烽火,暂送平安信。满地干戈犹未戢,毕竟中原谁定?便欲凌空,飘然直上,拂拭山河影。倚风长啸,夜深霜露凄冷。
《酹江月·淮城感兴》是南宋词人张绍文创作的一首词。作者来到淮河岸边的一座小城,登高北望,痛感故都沦没,中原未复,不禁悲愤满怀。他认为虽然边关暂时平静无事,但战争并未结束,失地尚待收复,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感到不满,又对自己壮志难展感到不平。全词以设问句提出问题,以生动的比喻阐明问题,以回旋往复的曲调表达感情,词意扬抑交替,加强了艺术感染力。
举杯呼月(1),问神京(2)何在?淮山(3)隐隐(4)。抚剑(5)频看勋业事,惟有孤忠(6)挺挺(7)。宫阙腥膻(8),衣冠沦没(9),天地(10)凭(11)谁整?一枰棋坏(12),救时著数(13)宜紧(14)。
举起酒杯,呼问明月,故都汴京究在何处?可月色朦胧,唯见淮山影影幢幢。我抚拭利剑,频频相看,胸中激荡着建立功勋的豪情,然而空怀一腔抱负,徒有忠心耿耿。皇室宫殿充斥着腥膻之气,京城的衣冠文物也已荡然无存。中原失地,谁去收复,谁去重整?国家大事犹如弈棋,棋成劣势,应付的策略招数更要小心谨慎。
虽是幕府文书(15),玉关烽火(16),暂送平安信。满地干戈犹未戢(17),毕竟(18)中原谁定?便欲凌空,飘然直上,拂拭山河影(19)。倚风长啸,夜深霜露凄冷(20)。
虽然前方传来通报战事的文书,玉关的烽火不息,暂时总是说时局平静。满地战火烟尘尚未平息,沦陷的中原谁能平定?一想到此,我真想立刻驾雾腾云,上天驱除笼罩山河的阴影。我心中不平高呼长啸,夜色沉沉,寒风阵阵,霜重露冷。
(1)举杯呼月:语出唐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呼,问。
(2)神京:指北宋故都汴京。
(3)淮山:指八公山,位于寿山附近。相传淮南王刘安与八公同登此山,埋金于地,白日升天成仙。
(4)隐隐:朦胧凄迷的样子。
(5)抚剑:按剑。
(6)孤忠:忠心耿耿却得不到支持。
(7)挺挺:正直的样子。
(8)宫阙腥膻:指汴京陷落敌手,一片污秽。宫阙,古时帝王所居宫门有双阙,故称宫殿为宫阙,此指汴京皇宫。腥膻,秽恶的气味,亦特指羊身上的恶味。金人为游牧民族,食羊,故云。
(9)衣冠沦没:指故国衣冠文物荡然无存。衣冠,古代士以上的人戴冠,衣冠连称,谓士以上的服装。后引申指世族、士绅,也用来象征文明传统。
(10)天地:代表国家。
(11)凭:依靠。
(12)一枰棋坏:喻指战争失利,中原沦陷。枰,原指棋盘,此以棋局喻时局。
(13)著数:一作“着数”,下棋落子的路数。
(14)宜紧:慎重考虑。
(15)幕府文书:指前方军事长官所发出的公文。幕府,将帅在外的营帐。
(16)玉关烽火:代指前线的战报。玉关,即玉门关,古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北,汉唐时曾为边关,故多代指边关前线。烽火,古代边塞设烽火台来传递信号,白天放烟(称烽),夜间放火(称燧),合称烽燧。如边境无事,每日初夜亦放烟传信,称作“平安火”,此指后者。
(17)戢:收藏,引申为止息。这句是说战争还没结束。
(18)毕竟:到底。
(19)拂拭山河影:借到月中拂拭山河影指整顿中原山河。山河影,月中阴影。宋何薳《春渚纪闻》七《辨月中影》:“王荆公言:‘月中仿佛有物,乃山河影也。’”
(20)夜深霜露凄冷:明指深夜气温下降,暗喻时代氛围凄凉。
因作者生平不详,很难确定此词作于何时。考《全宋词》将张绍文词编在朱埴之后,朱埴乃宝祐四年(1256)第一甲第十六人,则此时距宋室南渡已有百年。端平元年(1234)蒙古灭金后,矛头转向南宋。淮水是当时对峙的前线,作者在淮水边的城市目睹南宋朝廷文恬武嬉,在积弱中坐销岁月,遥想久未收复的中原,不禁感慨系之,写下了《酹江月·淮城感兴》这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