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赏心亭

王珪 〔宋代〕 王珪

六朝遗迹此空存,城压沧波到海门。

万里江山来醉眼,九秋天地入吟魂。

于今玉树悲歌起,当日黄旗王气昏。

人事不同风物在,怅然犹得对芳樽。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游赏心亭》是北宋文学家王珪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写登赏心亭所见之景,侧重写建康城的历史和地理特征;颔联承首联继续写赏心亭所见景象,写出了作者登赏心亭举目远望、视野开阔;颈联触景生情,写诗人由此联想到的王朝更迭之历史悲剧;尾联亦抒情,承颈联而来,写抚今追昔的悲慨。此诗融汇古今,于景物描写中寓历史兴亡变化之感慨,富于某种哲理反思。全诗意境苍凉,慷慨而悲壮。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六朝遗迹(2)此空存,城压沧波到海门。

六朝的遗迹在此空留,高大坚固的建康城墙压制着长江的波涛,一直到入海口。

万里江山来醉眼,九秋天地入吟魂。

喝完酒来到赏心亭,万里江山的美景都呈现在眼前,历史上的天地也都进入我的胸怀。

于今玉树悲歌(3)起,当日黄旗王气昏(4)

陈后主所制的悲凉的《玉树后庭花》突然响起,让人想起当时帝王衰颓的运势。

人事不同风物在,怅然犹得对芳樽(5)

人事虽然改变但自然的美景还在,我的心情惆怅还得借酒浇愁。

注释

(1)赏心亭:建康(今南京)名胜,北宋丁谓建。

(2)六朝遗迹:指建康为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代帝王都。

(3)玉树悲歌:指《玉树后庭花》乐曲。南朝陈后主陈叔宝制此艳曲,日夜与宠姬酣歌畅饮。兵临城下,仍歌舞不辍终国破被俘。此句承唐杜牧《泊秦淮》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黄旗王气昏:言陈王朝气数已尽。

(5)芳樽:亦作“芳尊”或“芳罇”,指精致的酒器,亦借指美酒。

创作背景

赏心亭为古南京名胜之一,在“下水门之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览之胜”(《景定建康志》卷二十二),文人多有题咏。此诗即王珪登赏心亭所作,写其游览时所观、所思、所感。《诗林万选》题为《再登赏心亭》,《华阳集》(丛书集成本)卷三题作《游赏心亭》。

文学赏析

《游赏心亭》该诗前两联,描述登赏心亭所见,侧重在写景建康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等六朝旧都,遍地古迹名胜,城郭北濒大江,滚滚波涛,东流入海无论从历史地位还是从地理形势角度看,都非同寻常。故诗的首联,作者从宏观着眼下笔,抓住了这座名城的历史和地理特征。“此空存”,一个空”字,多感慨,与刘禹锡“潮打空城寂寞回”,是同一境界。“城压沧波”,一个压”字,写出了江城的险峻。前一句是从时间上来写,后一句是从空间上来写。

颔联紧承第二句,继续从空间范围上大笔钩勒。“城压沧波到海门”,是一幅境界极其宏阔的画面,“城压,见出高城的强固,足以镇住呼啸的水势;“沧波”,见出江水的浩渺,一望无际;“到海门”,见出江水源长而流远,一泻千里。“万里江山”,“九秋天地”,由此生发而来,都是这宏阔境界的伸展。“来醉眼”,暗示诗人襟怀郁勃举杯遣怀,于醉中登高眺远。“入吟魂”,透露诗入触景生情,感慨弥深,不吐不快。“来”“入”两个动词,使客观景物动化,写出了无限江山奔赴眼前的态势,见出炼字之工。这两句既显示了赏心亭凭高眺远,视野宽阔,又为下文感怀作了适当的铺垫和过渡。

诗的后两联,主要在写情,即抒发登临的感慨。颈联感慨史事,由当今追溯往昔,是说如今耳边不时响起《玉树后庭花》的歌声,它使人想起当年陈后主由于沉湎歌舞,荒废朝政,导致国破身俘。“黄旗紫盖”,是帝王气象,“王气”,旧指王朝的运数。黄旗王气昏”,犹言陈王朝寿终正寝。听到玉树歌,人们不禁想起陈朝覆灭的历史悲剧。这亡国的悲歌,可说是晓悟后人莫蹈覆辙的警钟。唐人诗句陈述史事较为具体,讽谕性显豁。王珪这两句侧重提醒人们重视前车之鉴,不再追述史事,寓意较为隐曲。

尾联两句,承颈联而来。“人事不同”,归结“于今”、“当日”;“风物在”,回应首联“遗迹”、“空存”;“怅然”将全诗荡的低徊沉息的情韵一语点破;“对芳樽”,绾合前文的“醉眼”,也表明感慨之深,只得借酒消愁。

王珪长期身任词臣,诗文多金玉珠玑,时号“至宝丹”。此篇大笔勾勒赏心亭风物,由眼前景象引出对前代历史教训的凝想,从而抒感遣怀。视野空阔,意境苍凉,感慨深沉,不同于其他的摛藻敷采之作。

作者简介

王珪

王珪

北宋宰相、文学家

王珪(1019—1085),字禹玉,舒州(今安徽潜山)人,祖籍华阳(今四川成都)。弱岁奇警,出语惊人。庆历二年(1042)举进士甲科,为翰林学士。神宗时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封岐国公,卒年六十七,谥曰文。著有《宋两朝国史》《在京诸司库条式》《王珪集》等。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