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首联写极其阔大的景象。诗人登楼远望,联想到现实是“乾坤含疮痍”,而自己却是“无力整乾坤”,一筹莫展的诗人唯有“空搔首”。颔联写京城远在极北之地,自己却身在五湖的南面。颈联写诗人始终将救民于水火的希望寄托于皇帝身上。尾联直抒胸臆,写在动荡乱离中,诗人自己尚不能自救,更以何来报国,只怕会老死湖南,表达了诗人沉痛悲凉的离愁和身世之叹。取境阔大而描摩细腻,塑造出鲜明的抒情形象。全诗感情深婉悲切,是杜甫忧国忧民胸怀的真实反映。
天地空搔首(1),频抽白玉簪(2)。
站在楼头嘹望着残破的天地,我只能临风搔首,忧国忧民一筹莫展竟使人焦虑得不断地在抽拔着这白玉的发簪。
皇舆(3)三极北(4),身事五湖(5)南。
想到君王乃是在这三极以北,而此一身却飘泊在五湖之南。
恋阙(6)劳肝肺(7),论(8)材愧杞楠(9)。
恋念朝廷常感到劳伤肝肺,但论才能则又觉得有愧于那可作栋梁的杞楠。
乱离(10)难自救,终(11)是老(12)湘潭(13)。
在乱离之中如今已经不能自救,而结果我恐怕还是要老死在这边远的湘潭。
(1)空搔首:一筹莫展,搔头也无法解决问题。
(2)白玉簪:戴朝冠时用来插定发、冠的器物。
(3)皇舆:国君所乘的高大车子,多借指王朝或国君。
(4)三极北:东西南三极之北。地有四极,长安在北面,故称。
(5)五湖:指洞庭、青草、具区、兆滆、彭蠡五个湖泊。五湖南,写自身所在,远离京都,难以报效国家。
(6)恋阙:心恋京都,即依恋君主。阙:皇宫门前两边供嘹望的楼,此指皇帝居处,借指朝廷。
(7)劳肝肺:五内俱劳,形容思念之心极其苦切。
(8)论:一作“抡”。
(9)愧杞楠:愧对栋梁之才。杞楠:都是高大乔木,材质坚硬,此指栋梁之才。
(10)乱离:因动乱而飘泊。
(11)终:终究。
(12)老:老死。
(13)湘潭:县名,属潭州,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今湖南省湘潭市。这里泛指湖南。
《楼上》这首诗于唐代宗大历四、五年(769—760)漂泊长沙时所作。代宗永泰、大历(765—766)之际,安史之乱虽已平息,唐帝国却再也无法恢复昔日盛世。河北地区为安史余孽的蕃将集团所控制,成了国中之国。吐蕃仍占有河湟,威胁京师。唐朝腹地的东西川、荆南等地,诸将拥兵自重,时有争斗。杜甫虽是在野之身,无官守,无言责,面对这样的情势,忧国情殷,不能自已,时发于诗。杜甫于大历四年正月中旬自岳州南行,经青草湖,潭州(今湖南长沙市)投奔老友衡州(今湖南衡阳市)刺史韦之晋,而到达衡州时韦之晋已改任潭州刺吏,于是又折回潭州。四月,韦之晋病没,四月初八夜,长沙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臧玢之乱”,杜甫连夜逃难,这年夏秋他又在湘潭度过,时年老多病,处境困难,登楼远望,有感于家国之忧,于是赋成了这首悲怆的《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