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胡人吹笛

李白 〔唐代〕 李白

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声。

十月吴山晓,梅花落敬亭。

愁闻出塞曲,泪满逐臣缨。

却望长安道,空怀恋主情。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观胡人吹笛》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由观胡人吹笛而想起自己的逐臣身份,萌发幽思,引起对国事、时局的忧国忧民的感慨和愁思。首联点题,叙写感慨是由胡人吹笛多秦地曲调而来;颔联写听《梅花落》笛曲的感受,侧重叙事;颈联继写闻《出塞曲》后的愁绪,侧重抒情;尾联归结到西望长安,深感国都遥远,流露出一片眷恋人主的苦情。全诗将所听之曲与所见之景、心中之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议论与抒情有机联结,结构完整,层次井然。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声(2)

胡人吹奏着玉笛,大都是秦地的音声。

十月吴山晓,梅花(3)敬亭(4)

十月吴山的清晓,一曲《梅花》落到敬亭。

愁闻出塞(5)曲,泪满逐臣(6)缨。

愁苦中听到《出塞》的乐曲,泪水顿流,沾湿了我的帽缨。

却望(7)长安(8)道,空怀恋主情。

回头遥望那通往长安的大道,可叹我空怀着眷恋君主的衷情。

注释

(1)观胡:观,一作“听”。胡:中国古代对北方边地及西域各民族的通称。

(2)秦声:秦地之乐曲。

(3)梅花:即笛曲《梅花落》,属乐府之《横吹曲辞》。

(4)敬亭:山名,在今安徽宣城。

(5)出塞:古乐府曲名,亦属《横吹曲辞》。

(6)逐臣:诗人自谓。

(7)却望:回头远望。

(8)长安:唐代都城,今陕西西安。

创作背景

《观胡人吹笛》这首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十月,当时作者由梁宋来到宣城,曾与宣城宇文太守、崔侍御等人游乐唱和。此前一年,作者春游广平、邯郸诸地,旋又北游蓟门,秋抵幽州,亲眼目睹了安禄山骄横跋扈的情形,对国家政治前途抱有无限忧虑。此时他由北方来到南方,对国都的眷念日益强烈,遂作此诗以抒感慨。

文学赏析

《观胡人吹笛》此诗由观胡人吹笛,闻秦地之声,随遇而发眷恋宗国之情,或谓身在江海,而心存魏阙之意。诗中将所听之曲与所见之景、心中之情,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表达出诗人遭谗被逐的苦闷心情以及对祖国安危、人民命运的深切关心。

首联“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声”两句点题,叙写感慨的由来,是因为胡人所演奏的笛子曲中,有一半是秦地的曲调。诗人听到国都所在的秦地之声,撩动了忧国之情,从而为下文的叙事抒情作了必要的铺垫。

中间四句即写所闻所感。颔联“十月吴山晓,梅花落敬亭”两句侧重叙事。“十月”点明观胡人吹笛的时间,“吴山”和“敬亭”点明观胡人吹笛的地点。一个“晓”字,表现出了秋季肃爽,吴地的山丘更为疏朗的特点。

颈联“愁闻出塞曲,泪满逐臣缨”两句侧重抒情,抒写闻笛的的感受。诗人听了苍凉悲壮的《出塞》古曲,自然会联想起当时北部边境隐伏之患,忧国之心也就油然而生。一个“愁”字,道出了诗人对国家政治前途的担心。然而,自天宝三载(744年)遭谗离京以来至今已近十年之久,在这十年之中,诗人眼看着国事日非,危机四伏,而自己却没有报国之路,他的心情极其沉痛。为此写出了“泪满逐臣缨”这样悲凉慷慨的诗句,更足以见诗人对国家的一腔忠愤。

诗至此,叙事抒情已经归结到了诗的主题,于是自然引出尾联两句的点睛之笔:“却望长安道,空怀恋主情。”此言诗人闻笛以后,愁肠百转,起身遥望西入长安的大道,烟尘浩渺,深感国都遥远,融景生情,流露出诗人一片眷恋人主的苦情。“恋主情”三字之前冠以“空怀”二字,写尽了诗人忧愤之深。结句感情复杂而矛盾,似有无限的心事,却又戛然而止,既表现了诗人对“主”的希望与拳拳恋“主”心绪,也流露出诗人心中的报国之志始终没有忘却,显露出诗人身在江南而心恋魏阙的怆然情怀。

此诗前半写闻笛,后半写感兴,直抒胸臆。叙事抒情层次井然,结构完整。同时,此诗于自然平淡之中又兼有一种苍凉激越的格调。所谓自然平淡,是从全诗的语言特点来说的。此诗语言既无夸张又无藻饰,诚是一派肺腑之言。所谓苍凉激越,是指诗句中寄寓的感情异常激烈。但是这种激烈的感情,又几经压抑,因而又有一种苍凉遒劲的况味。总之,此诗既有“古调”,又有“唐调”,具有推陈出新的新诗风。这种特点是和诗人忧思之深分不开的。

作者简介

李白

李白(诗仙)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