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遇风

柳宗元 〔唐代〕 柳宗元

南来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

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汨罗遇风》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首句说自己贬谪南方不似屈原那样悲伤,次句写不悲伤的原因是对未来有信心,第三句引入风的描写,第四句写诗人欲施展政治抱负为国为民。全诗语言平实质朴,抒情感人至深,简洁明快,蕴涵深远。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南来不作楚臣(1)悲,重入修门(2)自有(3)

当初我南贬永州,并未像楚臣屈原那样悲痛欲绝,那是因为我相信,自己终会有再返长安的一天。

(4)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5)

在春风中行进在汨罗江上,告知江水就不要兴风作浪了,那不仅耽误行程,也辜负这清明的时代。

注释

(1)楚臣:指屈原。《五百家注》引韩醇曰:“屈原投汨罗而死。公方召回,故云‘不作楚臣悲’。”

(2)修门:此借指长安城门。

(3)期:时间。

(4)报:告诉。为报……道,等于说“对……说道”。

(5)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古人认为太平时代海晏河清,所以说“枉”。

创作背景

柳宗元三十三岁时因参与“永贞革新”失败而贬为永州司马(今湖南零陵),在永州司马这个闲职上任满十年,期间一同遭贬的八司马已故去三位,唯有韩泰被起用。元和十五年(815)正月柳宗元接到召赴长安的诏书,立即启程北归,舟行途中经汨罗江遇风而作《汨罗遇风》此诗。

文学赏析

“南来不作楚臣悲”,写诗人回顾贬湘时,已下定决心,不作悲怆的楚臣,即不愿像屈原那样因忧国忧民、因愤世而怀沙自沉。“不作楚臣悲”,表明自己的心境。不悲的原因是“重入修门自有期。”“自有期”三字,表示诗人始终怀有重返京城的信念,未曾绝望,表明诗人憧憬未来,有信心励精图治,再干一番事业。诗人以达观的心态,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开头二句写事、抒情,皆未言及风,三句则引入风的描写。

“为报春风汨罗道”,述说在春暖花开的时节,又来到汨罗,这条路不是沉沦之路,而是充满希望之路。诗人为了答谢在汨罗江旅途道上春风吹拂,“莫将波浪枉明时”,再次指出不能像汨罗江水的波涛淹没到大潮中,而是下决心不辜负元和中兴的美好时光。波浪,可喻人生波折,社会动荡。“莫”“波浪”“枉”“明时”暗寓出诗人不因为遭受到挫折而耽搁了自己在政治清明之时施展才干的情愫。后面二句承上作转,回应题面,巧结全诗。

观《汨罗遇风》此诗作,以七绝近体而存古韵,以平实质朴而寄深情,中唐以后少有人能及。东坡尝评子厚之诗:发纤秾于古简,寄至味于淡泊。此诗没有刻意渲染,只是平实的语句,却能感人至深;没有刻意表白,只是普通的叙述,却是发自肺腑。诗中写江中遇风,并未具体写风的表现,而是以人生的经历、体验作为主要表现内容,将“春风”作一点缀,以此与作者那乐观的心境相互映衬。

作者简介

柳宗元

柳宗元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贞元九年(793)进士,授集贤殿正字,调蓝田尉,拜监察御史。因参加王叔文集团,“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司马。十年后迁为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病死任上。柳宗元与韩愈共倡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其诗与韦应物并称“韦柳”。有《柳河东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