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镜词

刘禹锡 〔唐代〕 刘禹锡

镜之工列十镜于贾奁,发奁而视,其一皎如,其九雾如。或曰:“良苦之不侔甚矣。”工解颐谢曰:“非不能尽良也,盖贾之意,唯售是念,今来市者,必历鉴周睐,求与己宜。彼皎者不能隐芒杪之瑕,非美容不合,是用什一其数也。”予感之,作《昏镜词》。

昏镜非美金,漠然丧其晶。

陋容多自欺,谓若他镜明。

瑕疵自不见,妍态随意生。

一日四五照,自言美倾城。

饰带以纹绣,装匣以琼瑛。

秦宫岂不重,非适乃为轻。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昏镜词》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诗作。此诗用寓言艺术,揭露和讽刺了唐宪宗宠幸宦官佞臣而迫害永贞革新人士的现实,把自己心中的难言之隐巧妙而贴切地表现了出来,构想奇特,出语新颖,嬉笑怒骂而富于生活趣味,又把用作比喻的镜子题材的内容发挥到极致,表现了作品讽刺智慧的妙趣和对生活体察入微的理趣及情趣。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镜之工列十镜于贾奁,发奁而视,其一皎如,其九雾如。或曰:“良苦之不侔甚矣。”工解颐谢曰:“非不能尽良也,盖贾之意,唯售是念,今来市者,必历鉴周睐,求与己宜。彼皎者不能隐芒杪之瑕,非美容不合,是用什一其数也。”予感之,作《昏镜词》。

制镜工陈列十面镜子于商人的柜中。在柜中看上去,只有一枚清澈,九枚都是雾茫茫的。有人说,好坏的区别太大了,制镜工微笑着说:不是每面镜子都不能做到清澈。因为商人的意愿,仅仅是能卖出镜子而已,现在来市集的人,一定是细心周到的挑选,选择与自己容貌相宜者。那清澈的镜子不能掩盖瑕疵,不是面目姣好的人就不能用,故喜昏镜者十居其九,而喜明镜者十难有一。我对此深有感慨,作出了《昏镜词》。

昏镜非美金(1),漠然丧其晶。

昏镜不是用优质的青铜所制,它模糊不清,光泽已经消失。

陋容多自欺,谓若他镜明。

容貌丑陋的人往往自欺欺人,说这昏镜竟与其他明镜无异。

瑕疵(2)自不见,妍态随意生。

在昏镜中既看不到自己的缺陷,就可以随心想象自己是如何美丽。

一日四五照,自言美倾城(3)

陋容者一日照它四五次,自以为漂亮得全城人都倾慕不已。

饰带以纹绣,装匣以琼瑛(4)

他用有花纹的锦绣制成这镜带,又用美玉做的匣子来盛放这镜子。

秦宫(5)岂不重,非适乃为轻。

像秦宫宝镜那样的明镜难道不贵重吗?但因它不合心意,反而被陋容者所弃。

注释

(1)美金:质地好的金属。

(2)瑕疵:毛病。

(3)倾城:旧以形容女子极其美丽。

(4)琼瑛:美玉。

(5)秦宫:咸阳宫。这里指咸阳宫的宝镜。

创作背景

永贞元年(805年)初,王叔文、王伾、刘禹锡、柳宗元等人进行政治革新但失败。宪宗一上台,对革新派人士横加迫害。《昏镜词》这首诗便是针对宪即位之初重用宦官佞臣而一再迫害革新派人士的这一系列举动而发的,当作于元和元年(806年)顺宗及王叔文遇害消息并八司马永不量移诏令传到朗州时。

拼音版

hūnjìng

hūnjìngfēiměijīnránsàngjīng

lòuróngduōwèiruòjìngmíng

xiájiànyántàisuíshēng

zhàoyánměiqīngchéng

shìdàiwénxiùzhuāngxiáqióngyīng

qíngōngzhòngfēishìnǎiwéiqīng

作者简介

刘禹锡

刘禹锡(诗豪)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贞元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授监察御史。曾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和柳宗元交谊甚深,人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多所唱和,并称“刘白”。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有《刘梦得文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