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庚午重九再用前韵

苏轼 〔宋代〕 苏轼

不用悲秋,今年身健还高宴。江村海甸,总作空花观。

尚想横汾,兰菊纷相半。楼船远,白雪飞乱,空有年年雁。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点绛唇·庚午重九再用前韵》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诗词之一,词的上片写重九宴饮时的感想,带有较浓的世界总空、人生如梦色彩。下片联想汉武帝泛楼船、济汾河时所见的秋景,却以“尚想”带起,以“空有”总结,其“一切成空”的意思是明显的。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对“悲秋”与众不同的看法,一反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高昂的调子,实在可贵。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不用悲秋,今年身健还高宴。江村海甸(2),总作空花(3)观。

现在身强力壮,发那悲秋的哀叹干什么。无论在村外的江边,都要像看待「空花」一样。

尚想横汾(4),兰菊纷相半。楼船远,白雪(5)飞乱,空有年年雁。

还在想济汾河横中流的情景,兰菊纷纷各半。楼船远去,白雪纷飞,唯有年年飞来的大雁。

注释

(1)悲愁:悲叹秋天来临。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老去悲秋强自宽羽年此会知谁健。”

(2)海甸:近海地区。此处指郊外。

(3)空花:即空华。虚幻之花,比喻妄念。

(4)横汾:汉武帝刘彻《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萧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此词的后半阕的“横汾”、“兰菊”、“楼船”、“雁”等,均为汉武帝《秋风辞》所有。“横汾”取“济汾河,横中流”之意。

(5)白雪:此指白色的浪花。别本作“白云”。

创作背景

元祐五年(1090)重九日作,时在杭州任上。苏轼任杭州太守期间,结识了不少新朋友,其中一个叫苏坚,字伯固,泉州人,当时任临濮县主簿监杭州城商税。苏试治理西湖,他出力很大。两人情谊甚笃,唱和颇多。元祐四年(1089)重九苏坚作有《点绛唇》词,苏轼和有《己巳重九和苏坚》,元祐五年又用元祐四年韵脚和了这首词。

拼音版

diǎnjiàngchún··gēngchóngjiǔzàiyòngqiányùn

yòngbēiqiūjīnniánshēnjiànháigāoyànjiāngcūnhǎidiānzǒngzuòkōnghuāguān

shàngxiǎnghéngfénlánfēnxiāngbànlóuchuányuǎnbáixuěfēiluànkōngyǒuniánniányàn

作者简介

苏轼

苏轼(诗神)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