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鹤仙·秋感

吴文英 〔宋代〕 吴文英

泪荷抛碎璧。正漏云筛雨,斜捎窗隙。林声怨秋色。对小山不迭,寸眉愁碧。凉欺岸帻。暮砧催、银屏剪尺。最无聊、燕去堂空,旧幕暗尘罗额。

行客。西园有分,断柳凄花,似曾相识。西风破屐。林下路,水边石。念寒蛩残梦?归鸿心事,那听江村夜笛?看雪飞、蘋底芦梢,未如鬓白。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瑞鹤仙·泪荷抛碎璧》是宋代词人吴文英创作的一首词。此词借风雨秋景抒发作者的感慨以及思念去姬之情,又从思念带出对秋天景色的感触。全词语言清丽脱俗,情景交融,浑然一片,上下阕衔接自然。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泪荷抛碎璧。正漏云筛雨,斜(1)窗隙。林声怨秋色。对小山(2)(3),寸眉愁碧。凉欺岸帻(4)。暮(5)催、银屏(6)剪尺(7)。最无聊、(8)去堂空,旧幕暗尘罗额(9)

风紧雨密,池中荷叶上的水珠像击得粉碎的玉璧碎块似的向四周抛洒。密集的雨点,随着风势斜袭着紧闭的窗隙。风雨侵秋林,使林中发出似怨似泣的声音。我凝视着对面雨幕中一座孤零零的小土山,山上的草木由碧转黄,不觉兴起人生苦短之感,于是紧锁眉头,愁上心头。凉风袭人,头上虽然裹着头巾,但仍旧感到阵阵寒意。由此想起添加衣衫。但衣衫虽在,那曾经为我漏夜赶制这衣衫的人儿如今却在哪儿呢?最没有意思的是人去楼空,只剩下我孤身一人,室中无人打扫,常会身沾灰尘,额触蛛网。

行客。西园有(10),断柳凄花,似曾相识。西风破(11)。林下路,水边石。念寒蛩残梦?归鸿心事,那听(12)江村夜笛?看雪飞、(13)底芦梢,未如鬓白。

我这位离井背乡,在外羁旅行役,以度生计的人,此刻即使去园中所见的也无非是残柳败花,而这凄凉的秋景,又与当日与苏姬分手时的西园景色极为相似,更加引起伤感情绪。西风渐起,穿着一双破屐,在旧地林下路、水边石重游。在蟋蟀的悲鸣声中,好梦难果。因思念故土,归心似箭,根本没有心思去欣赏暮寒中江村里发出的哀笛声。空中的飞雪,浮蘋背面的茸毛,芦的花絮都是纯白色的,但与我的双鬓相比,还是不如我的头发白。

注释

(1)捎:一本作“梢”。

(2)小山:画屏上的山峦。

(3)迭:一本作“送”。

(4)岸帻:头巾覆在额上,把头巾撤起露出前额。岸,露额;帻,头巾。此表示态度酒脱,不拘束。

(5)砧:捣衣石。

(6)银屏:代指姬之住处。

(7)剪尺:女子用物,代指爱姬。

(8)燕:喻指去姫。

(9)罗额:罗幕的横额。

(10)分:情分。

(11)屐:木鞋,鞋的通称。

(12)那听:哪堪听。

(13)蘋:水中植物。又名田字草、四字菜。

创作背景

《瑞鹤仙·泪荷抛碎璧》此词为忆苏姫之词。吴文英与苏姬情爱最笃,但吴文英卸幕离职,迁居杭州以后,苏姬离开了他。他写下了许多忆念苏姬之作。这是他再至苏州因风雨愁人而忆姬时所作。

拼音版

ruìxiān··qiūgǎn

lèipāosuìzhènglòuyúnshāixiéshāochuānglínshēngyuànqiūduìxiǎoshāndiécùnméichóuliángànzhēncuīyínpíngjiǎnchǐzuìliáoyàntángkōngjiùànchénluóé

xíng西yuányǒufēnduànliǔhuāshìcéngxiāngshí西fēnglínxiàshuǐbiānshíniànhánqióngcánmèngguīhóng鸿xīnshìtīngjiāngcūnkànxuěfēipíngshāowèibìnbái

作者简介

吴文英

吴文英

南宋著名朦胧词人

吴文英(1200—1268),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他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一生未第,游幕终身,于苏州、杭州、越州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苏州为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无锡及茹霅二溪。游踪所至,每有题咏。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词风密丽。在南宋词坛,属于作品数量较多的词人,其《梦窗词》有三百四十余首。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