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端州驿见杜五审言沈三佺期阎五朝隐王二无竞题壁慨然成咏

宋之问 〔唐代〕 宋之问

逐臣北地承严谴,谓到南中每相见。

岂意南中歧路多,千山万水分乡县。

云摇雨散各翻飞,海阔天长音信稀。

处处山川同瘴疠,自怜能得几人归。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至端州驿见杜五审言沈三佺期阎五朝隐王二无竞题壁慨然成咏》是唐代诗人宋之问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全诗吟咏了诗人在流放之地的孤独之感,以及不能与挚友相会、不能回到朝廷的悲愤心情。这首诗虽即兴而作,但情感充沛,语言流畅,生动感人。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逐臣(1)北地承严谴,谓到南中(3)每相见。

我们这些有罪的臣子,受到了严厉的处罚,从北方流放到南荒,原以为在南荒大家还能够经常见面。

岂意南中歧路(4)多,千山万水分乡(5)

谁料到南中会有这么多岔道,千山万水使各个乡县重重相隔,哪里还能见到朋友们的面呢?

云摇雨散各(6)飞,海阔天长音信(7)

我们由朝士而逐臣,一旦被祸,凄惶如许,恰似翻飞不定的浮云飘雨,各各独处一方,不仅无缘相见,而且音信难通。

处处山川同瘴疠(8)自怜(9)能得几人归。

中原人大多不适应岭南偏僻地区炎湿的气候,有的贬官就因此走上了不归之路。

注释

(1)逐臣:被流放的臣子。

(2)严遣:严厉的惩罚。

(3)南中:指岭南。

(4)歧路:岔路,十字路口。

(5)县:地方区域名,周代已有县邑。唐代县隶属于州。

(6)翻:翻转,上下或内外交换位置。

(7)稀:少。

(8)瘴疠:山川湿热蒸郁之气。人中此气则生病,内病为之瘴,外病为为之疠。

(9)自怜:哀怜自己,怜悯朋友。

创作背景

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宰相张柬之乘武则天卧病之机,率羽林军发动政变,诛除武氏佞臣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逼迫武则天退位,迎中宗复辟。这是唐代历史上的一大事件,当时影响所及,一批文人朝士因“倾心媚附”二张而尽数被贬至岭南各远恶诸州。作为武氏朝廷的词臣的诗人,难逃此厄,被贬为泷州参军。他在赴贬所途中,经端州驿站停留,见到一起被贬而先期经过此地的同朝文友杜审言、沈佺期诸人在墙壁上留下的题诗,不由感慨万分,写下了这首诗。

拼音版

zhìduānzhōu驿jiànshěnyánshěnsānquányáncháoyǐnwángèrjìngkǎiránchéngyǒng

zhúchénběichéngyánqiǎnwèidàonánzhōngměixiāngjiàn

nánzhōngduōqiānshānwànshuǐfēnxiāngxiàn

yúnyáosànfānfēihǎikuòtiānzhǎngyīnxìn

chùchùshānchuāntóngzhàngliánnéngrénguī

作者简介

宋之问

宋之问

唐代诗人

宋之问(656—712),字延清,一名少连,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进士,初与杨炯分直内教,历任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等职,常扈从游宴。善诗文,与“善剖决”的韦善心并称户部“二妙”,与沈佺期齐名,并称“沈宋”。宋之问在创作实践中使六朝以来的格律诗的法则更趋细密,使五言律诗的体制更臻完善,并创造了七言律诗的新体,是律诗的奠基人之一。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