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臣北地承严谴,谓到南中每相见。
岂意南中歧路多,千山万水分乡县。
云摇雨散各翻飞,海阔天长音信稀。
处处山川同瘴疠,自怜能得几人归。
《至端州驿见杜五审言沈三佺期阎五朝隐王二无竞题壁慨然成咏》是唐代诗人宋之问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全诗吟咏了诗人在流放之地的孤独之感,以及不能与挚友相会、不能回到朝廷的悲愤心情。这首诗虽即兴而作,但情感充沛,语言流畅,生动感人。
逐臣(1)北地承严谴,谓到南中(3)每相见。
我们这些有罪的臣子,受到了严厉的处罚,从北方流放到南荒,原以为在南荒大家还能够经常见面。
岂意南中歧路(4)多,千山万水分乡县(5)。
谁料到南中会有这么多岔道,千山万水使各个乡县重重相隔,哪里还能见到朋友们的面呢?
云摇雨散各翻(6)飞,海阔天长音信稀(7)。
我们由朝士而逐臣,一旦被祸,凄惶如许,恰似翻飞不定的浮云飘雨,各各独处一方,不仅无缘相见,而且音信难通。
处处山川同瘴疠(8),自怜(9)能得几人归。
中原人大多不适应岭南偏僻地区炎湿的气候,有的贬官就因此走上了不归之路。
(1)逐臣:被流放的臣子。
(2)严遣:严厉的惩罚。
(3)南中:指岭南。
(4)歧路:岔路,十字路口。
(5)县:地方区域名,周代已有县邑。唐代县隶属于州。
(6)翻:翻转,上下或内外交换位置。
(7)稀:少。
(8)瘴疠:山川湿热蒸郁之气。人中此气则生病,内病为之瘴,外病为为之疠。
(9)自怜:哀怜自己,怜悯朋友。
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宰相张柬之乘武则天卧病之机,率羽林军发动政变,诛除武氏佞臣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逼迫武则天退位,迎中宗复辟。这是唐代历史上的一大事件,当时影响所及,一批文人朝士因“倾心媚附”二张而尽数被贬至岭南各远恶诸州。作为武氏朝廷的词臣的诗人,难逃此厄,被贬为泷州参军。他在赴贬所途中,经端州驿站停留,见到一起被贬而先期经过此地的同朝文友杜审言、沈佺期诸人在墙壁上留下的题诗,不由感慨万分,写下了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