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文
诗人
名句
分类
略缩
/
列表
宋之问的诗
主题: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爱国
爱情
写景
抒情
思乡
送别
离别
励志
山水
田园
咏物
咏史
怀古
边塞
悼亡
读书
叙事
战争
羁旅
孤独
友情
赞美
讽刺
哲理
茶
酒
写花
桃花
梨花
荷花
梅花
竹子
牡丹花
珍惜时间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七夕节
中秋节
重阳节
油菜花
作者:
李白
苏轼
杜甫
李清照
王守仁
岳飞
陶渊明
白居易
纳兰性德
辛弃疾
王安石
于谦
王维
诸葛亮
范仲淹
李煜
欧阳修
曹操
陆游
韩愈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宋之问
唐代诗人
宋之问(656—712),字延清,一名少连,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进士,初与杨炯分直内教,历任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等职,常扈从游宴。善诗文,与“善剖决”的韦善心并称户部“二妙”,与沈佺期齐名,并称“沈宋”。宋之问在创作实践中使六朝以来的格律诗的法则更趋细密,使五言律诗的体制更臻完善,并创造了七言律诗的新体,是律诗的奠基人之一。
灵隐寺
陆浑山庄
题大庾岭北驿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
经梧州
渡汉江
明河篇
至端州驿见杜五审言沈三佺期阎五朝隐王二无竞题壁慨然成咏
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送杜审言
扈从登封途中作
度大庾岭
寒食还陆浑别业
寒食江州满塘驿
苑中遇雪应制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
在荆州重赴岭南
嵩山夜还
祭杨盈川文
题张老松树
初到陆浑山庄
函谷关
龙门应制
景龙四年春祠海
西施浣纱篇
敬荅田徵君
和姚给事寓直之作
和赵员外桂阳桥遇佳人
度大庾岭·其二
则天皇后挽歌
初至崖口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
洞庭湖
陪群公登箕山赋得群字
花烛行
入崖口五渡寄李适
伤王七秘书监寄呈扬州陆长史通简府僚广陵以广好事
广州朱长史座观妓
江行见鸬鹚
伤曹娘二首
三阳宫侍宴应制得幽字
卧闻嵩山钟
浣纱篇赠陆上人
下桂江龙目滩
燕巢军幕
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过函谷关
王子乔
故赵王属赠黄门侍郎上官公挽词二首
潜珠篇
宋公宅送宁谏议
登北固山
游嵩岳待寄诗诮之
称心寺
别之望后独宿蓝田山庄
送赵六贞固
送合宫苏明府颋
奉和荐福寺应制
奉和幸大荐福寺
湖中别鉴上人
奉和圣制闰九月九日登庄严总持二寺阁
春湖古意
宿云门寺
酬李丹徒见赠之作
奉和幸长安故城未央宫应制
陆浑南桃花汤
送杨六望赴金水
和库部李员外秋夜寓直之作
登逍遥楼
邓国太夫人挽歌
初承恩旨言放归舟
茅斋读书
忆嵩山陆浑旧宅
游法华寺
自衡阳至韶州谒能禅师
自湘源至潭州衡山县
雨从箕山来
宴安乐公主宅得空字
忆云门
咏省壁画鹤
江南曲
陆浑水亭
郡宅中斋
谒二妃庙
题鉴上人房二首
早发大庾岭
夜饮东亭
使过襄阳登凤林寺阁
奉和幸三会寺应制
赠严侍御
河阳
钱江晓寄十三弟
缑山诗
嵩山天门歌
有所思
见南山夕阳召监师不至
温泉庄卧病寄杨七炯
扈从登封告成颂应制
杨将军挽歌
始安秋日
汉江宴别
奉和立春日侍宴内出剪綵花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