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岩上宿

谢灵运 〔南北朝〕 谢灵运

朝搴苑中兰,畏彼霜下歇。

暝还云际宿,弄此石上月。

鸟鸣识夜栖,木落知风发。

异音同至听,殊响俱清越。

妙物莫为赏,芳醑谁与伐。

美人竟不来,阳阿徒晞发。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石门岩上宿》是南朝宋诗人谢灵运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可以分为三部分,首四句为第一部分以朝游引出暝宿与赏月;中四句为第二部分以夜间所闻来写景,颇得神韵;最后四句为第三部分慨叹景色虽美却无人共赏。这首诗的写景不写目中所见,只写耳中所闻,不写事物的形象,只写事物的声响,这种写法独出心栽,另辟蹊经,独特新颖。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朝搴苑中兰(1),畏(2)霜下歇(3)

早上,到园子里摘兰花,担心秋霜会把花朵摧残。

暝还云际宿,(4)此石上月。

晚上,回到高入云际的别墅中休息,玩赏着山石上婆娑的月影,难以入眠。

鸟鸣(5)夜栖,木落知风发。

窗外,传来归鸟疲倦的叫声,它们在寻找栖息的树干,树叶飘落,簌簌作响,是起风了凉风在寒林中回旋。

异音(6)同至听,殊响(8)清越(9)

静谧的山居,各种各样的声音,清晰入耳,听来各具异趣,又都那么悠扬,那么清远。

妙物(10)莫为赏,芳醑(11)谁与伐(12)

可惜如此美妙的夜晚,却无人同我一起欣赏,这满壶香醇的美酒,又有谁能与我同醉共欢。

美人竟不来,阳阿徒晞发(13)

远行的朋友,依然迟迟不归,不知不觉中,夜色渐渐褪尽,东方,已经朝霞初染。

注释

(1)朝搴苑中兰:袭用屈原《离骚》“朝搴阰之木兰兮”句意。搴:取。

(2)彼:指木兰等花草。

(3)霜下歇:经霜冻而凋谢。歇,衰竭。

(4)弄:玩。

(5)识:知。

(6)异音:指上两句所说鸟声、树叶声、风声等。

(7)致听:传到耳朵里使能听见。

(8)殊响:指上两句所说鸟声、树叶声、风声等。

(9)清越:清脆悠扬。

(10)妙物:指上文兰、云、月、鸟、木、风等景物。

(11)芳醑:芳香的美酒。

(12)谁与伐:谁与我共同品赏其美味。伐,赞美。

(13)美人竟不来,阳阿徒晞发:引用屈原《九歌·少司命》:“与汝沐兮咸池,晞汝发兮阳之阿。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诗中以美女喻友人,表达了缺少知音的落寞情绪。阳阿,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山名。晞发,晒干头发。

创作背景

谢灵运于宋景平元年(423年)辞去永嘉太守之职,回到始宁的祖居,又营造了一些新的庄园别墅,其一在石门山上(今浙江嵊县境内)。《石门岩上宿》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夜宿于石门别墅的岩石上的所闻。

拼音版

shíményánshàng宿

zhāoqiānyuànzhōnglánwèishuāngxiàxiē

mínghuányún宿nòngshíshàngyuè

niǎomíngshíluòzhīfēng

yīntóngzhìtīngshūxiǎngqīngyuè

miàowéishǎngfāngshuí

měirénjìngláiyángē

作者简介

谢灵运

谢灵运

南北朝诗人、佛学家、旅行家

谢灵运(385—433),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附近),世居会稽(今浙江绍兴),他出身世族大地主,是谢玄的孙子,十八岁就袭封康乐公。宋初刘裕采取压抑世族的政策,谢灵运降公爵为侯爵,心中愤恨。永初三年出为永嘉(今浙江温州)太守,就肆意遨游山水,民间听讼,不复关怀。后来干脆辞官回会稽,大建别墅,凿山浚湖,还经常领僮仆门生几百人到处探奇访胜,晚年作临川内史,后以谋反罪被杀。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