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太白楼

王世贞 〔明代〕 王世贞

昔闻李供奉,长啸独登楼。

此地一垂顾,高名百代留。

白云海色曙,明月天门秋。

欲觅重来者,潺湲济水流。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登太白楼》为明代诗人王世贞之作,是一首登临怀古诗,诗中缅怀李白,对其文章、风采表示了极为崇敬的心情。直写李白的飘逸神姿,感叹楼仍在而大诗人李白之后无人可及。首联由太白楼起笔,遥想当年李白长啸登楼的豪放之举。颔联由此而畅想古今,表达了对李白的崇敬之情。颈联回到现实,以壮阔之笔描绘景色。尾联以委婉之言,抒发高士难求的情怀。全诗融会古今,感情深挚而蕴藉。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昔闻李供奉(2),长(3)独登楼。

我听说从前李白曾独自登上这楼台,吟咏诗作。

此地一垂顾,高名百代留(4)

他一来到这里,此地和他的大名就一起百代流传。

白云海色曙,明月天门秋(5)

白云悠悠,海上霞光映照,明月皎洁升起,秋色宜人。

欲觅重来者,潺湲(6)济水(7)流。

潺湲的济水流淌,尽阅古今,却是再找不到那曾来过的人了。

注释

(1)太白楼:在今山东济宁。济宁,唐为任城。李白曾客居其地,有《任城县厅壁记》、《赠任城卢主簿》诗。相传李白曾饮于楼上。唐咸通中,沈光作《李白酒楼记》,遂名于世。后世增修,历代名流过此,多有题咏。

(2)李供奉:即李白。《新唐书·李白传》:“贺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

(3)啸:撮口发出悠长清越的声音。这里指吟咏。

(4)此地一垂顾,高名百代留:此楼自经李白一登之后,遂扬名千古。垂顾,光顾,屈尊光临。

(5)白云海色曙,明月天门秋:以天高海阔、白云明月,喻李白心胸博大、高朗。曙,黎明色。天门,星名。属室女座。此指天空。

(6)潺湲:水缓缓流动貌。

(7)济水:古水名,源出河南王屋山,东北流经曹卫齐鲁之地入海,下游后为黄河所占,今不存。济宁为古济水流经地域,金代为济州治所,故由此得名。

创作背景

《登太白楼》这首诗大约作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此时王世贞在北京任刑部员外郎,借出差机会回太仓探亲,这年秋天,从运河乘船北上,途经济宁州(今山东济宁),登太白楼,因有此作。

拼音版

dēngtàibáilóu

wéngòngfèngchángxiàodēnglóu

chuígāomíngbǎidàiliú

báiyúnhǎishǔmíngyuètiānménqiū

chóngláizhěchányuánshuǐliú

作者简介

王世贞

王世贞

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后七子领袖

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明朝太仓(今江苏太仓)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屡迁员外郎、郎中,又为青州兵备副使。迁浙江右参政、山西按察使,又历广西右布政使,入为太仆寺卿。万历二年(1574年)以右副都御史抚治郧阳,数奏陈屯田、戍守、兵食事宜。因忤张居正罢官。屡起屡罢,久之,起为南京兵部右侍郎,擢南京刑部尚书,以疾辞归。“后七子”领袖之一。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山堂别集》《艺苑卮言》《史乘考误》等。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