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牡丹

王建 〔唐代〕 王建

此花名价别,开艳益皇都。

香遍苓菱死,红烧踯躅枯。

软光笼细脉,妖色暖鲜肤。

满蕊攒黄粉,含棱缕绛苏。

好和薰御服,堪画入宫图。

晚态愁新妇,残妆望病夫。

教人知个数,留客赏斯须。

一夜轻风起,千金买亦无。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赏牡丹》是中唐诗人王建居官长安时写的一首以牡丹为题的律诗,全诗围绕一个“赏”字,通过写牡丹的姿态和开谢,写出了作者赏牡丹的感受,道出了“花时难久驻,赏花当及时,一旦花事了,千金买亦无”的惜花之情。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此花名价别(1),开艳(3)皇都(2)

这花声价不同其他花草,绽放时刻溢满整个国都。

香遍(4)苓菱死,红烧(6)踯躅(7)枯。

芳香处处苓蔆羞愧欲死,颜色火红踯躅失色枯萎。

软光(8)细脉(9)妖色(10)(11)鲜肤(12)

柔和光华笼罩纤细肢体,妖艳色彩温暖娇嫩肌肤。

(13)攒黄粉(14)含棱(15)缕绛苏(16)

花朵中填满金粉般花蕊,翻卷花瓣如同大红流苏。

好和薰御服(17)堪画入宫图(18)

香味和顺可以熏染御服,姿态美丽应当画入宫图。

晚态(19)愁新妇(20)残妆(21)望病夫(22)

将谢如淡淡哀愁的新妇,凋零同望着病夫的女子。

教人知个数(23),留客(24)斯须(25)

请大家知道这花时短暂,客人再留下欣赏片刻吧。

一夜轻风起,千金买亦无。

一夜清风吹起花事结束,即使千金也难买回花开。

注释

(1)名价别:(牡丹)声名、身价都有别于他花。名价犹声价。

(2)皇都:国都,此处指唐上都长安。

(3)益:水溢出器皿,此引申为满。

(4)香遍:香满。

(5)苓蓤:《全唐诗》作苓菱。唐人认为苓即荷花。此句谓牡丹花香四溢,使苓蔆相形见拙,羞愧欲死。

(6)红烧:花色红艳如火。

(7)踯躅:指山踯躅,又名红踯躅,山石榴、映山红、杜鹃花。

(8)软光:柔和的光泽。

(9)细脉:犹言气脉。此句写牡丹的韵致。

(10)妖色:艳丽姿色。

(11)暖:原缺,据席本、《全唐诗》补。

(12)鲜肤:鲜指新而华美。鲜肤指娇嫩美丽的肌肤。

(13)蕊:原作叶,据《全唐诗》作蕊。

(14)攒黄粉:碎蕊细聚如金粉状。一作“攒金粉”。

(15)含棱:翻卷的花瓣。

(16)缕绛苏:像一缕缕大红色流苏。

(17)好和薰御服:写牡丹的花香,可以熏染御衣。御服:帝王所用的衣服。

(18)堪画入宫图:写牡丹的丽质如美人,可以画成选入宫中的美女图。

(19)晚态:写将谢的牡丹花的花态。

(20)愁新妇:像含有淡淡哀愁的新妇。

(21)残妆:写已凋零的牡丹花的花台。

(22)望病夫:像鬓钗不整,形容憔悴望着有病丈夫的妻子。

(23)知个数:个代指“这”或“那”,个数指道理,和起来就是其中道理的意思。这里谓知道花事何时将了,心中有数。

(24)赏:席本作贵。

(25)斯须:片刻、一会儿。

创作背景

王建生活的中唐时期,京城长安盛行赏牡丹之风俗,“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文人墨客也多以牡丹为诗料吟咏,《赏牡丹》此诗便是其中一篇。《赏牡丹》此诗约略作于宪宗元和七年(813年)归京之后,而细不可考。

拼音版

shǎngdān

huāmíngjiàbiékāiyànhuáng

xiāngbiànlínglínghóngshāozhízhú

ruǎnguānglǒngmàiyāonuǎnxiān

mǎnruǐzǎnhuángfěnhánléngjiàng

hǎoxūnkānhuàgōng

wǎntàichóuxīncánzhuāngwàngbìng

jiàorénzhīshùliúshǎng

qīngfēngqiānjīnmǎi

作者简介

王建

王建

唐朝大臣、诗人

王建(765—835),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出身寒微。大历进士。晚年为陕州司马,又从军塞上。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其以田家、蚕妇、织女、水夫等为题材的诗篇,对当时社会现实有所反映。所作《宫词一百首》颇有名。有《王司马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