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宿昔齐名非忝窃,只看杜陵消瘦,曾不减,夜郎僝僽,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千万恨,为君剖。
兄生辛未吾丁丑,共此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诗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魄相守。但愿得,河清人寿!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言不尽,观顿首。
《金缕曲词二首》是清代文学家顾贞观为求纳兰性德搭救好友吴兆骞创作的组词作品。第二首重在写作者与良友的交情。
我亦飘零(1)久!十年来(2),深恩负尽,死生师友。宿昔(3)齐名非忝窃,只看杜陵消瘦,曾不减,夜郎僝僽,薄命长辞知己别(4),问人生到此凄凉否?千万恨,为君剖。
我也漂泊他乡很久。自中举十年来,我辜负了你的深厚恩情,未报答你这位生死之交的师友。从前你我齐名并非名不副实,试看曾为怀念李白而瘦的杜甫,忧闷不下于流放夜郎的李白。我的夫人已经去世,又与知己的你分别,试问人生在世,到这步田地凄凉不?我将千种怨、万种恨,向你细细倾吐。
兄生辛未吾丁丑(5),共此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6)。诗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魄相守。但愿得,河(7)清人寿!归日急翻行戍稿(8),把空名料理传身后。言不尽,观顿首。
你生于辛未年我生于丁丑,都受了一些时间的冰雪摧残,已经成了早衰的蒲柳。劝你从今要少作词赋,多多保重与我长相守。但愿黄河变清人长寿。你归来定会急忙翻阅戍边时的诗稿,把它们整理出来传给后世,但也只是忧患在前空名在后。满心的话语说不尽,我在此向你行礼磕头。
(1)飘零:漂泊。作者康熙五年(1666年)中举,掌国史馆典籍,五年后因父病告归,康熙十五年(1676年)又入京在纳兰性德家教书,两度客居京师,故有飘零异乡之感。
(2)十年来:从康熙五年(1666年)作者中举,到1676年写这首词,正好十年。
(3)宿昔:过去。非忝窃,不是名不副实。
(4)薄命长辞知己别:指作者夫人去世和与吴兆骞分别。
(5)兄生辛未吾丁丑:吴兆骞生于辛未年,即明崇祯四年(1631)。作者生于丁丑年,即明崇祯十年(1637年)。
(6)蒲柳:即水杨,是凋零最早的树木。
(7)河:指黄河。
(8)行戍稿:在戍边时所写的稿子。
康熙十五年(1675年)冬,作者离居北京千佛寺,于冰雪中感念良友的惨苦无告,为之作《金缕曲》二首寄之以代书信。纳兰性德读过这两首词,泪下数行,说:“河粱生别之诗,山阳死友之传,得此而三!”当即担保援救兆骞。后经纳兰父子的营救,吴兆骞终于在五年之后获赎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