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居二首·其一

陶渊明 〔魏晋〕 陶渊明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移居二首》是晋代大诗人陶渊明从园田居迁居至南村不久后创作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均写与南村邻人交往过从之乐,又各有侧重。移居二首·其一谓新居虽然破旧低矮,但南村多有心地淡泊之人,因此颇以能和他们共度晨夕、谈古论今为乐。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昔欲居南村(1),非为卜其宅。

从前想移居住到南村来,不是为了要挑什么好宅院;

闻多素心人(3),乐与(4)晨夕(5)

听说这里住着许多纯朴的人,愿意同他们度过每一个早晚。

怀此(6)颇有年(7),今日从兹役(8)

这个念头已经有了好多年,今天才算把这件大事办完。

敝庐何必广(9)取足蔽床席(10)

简朴的屋子何必求大,只要够摆床铺就能心安。

邻曲(11)时时来,抗言(12)在昔(13)

邻居朋友经常来我这里,谈谈过去的事情,人人畅所欲言;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14)

见有好文章大家一同欣赏,遇到疑难处大家一同钻研。

注释

(1)南村:各家对「南村」的解释不同,丁福保认为在浔阳城(今江西九江)下(见《陶渊明诗笺注》)。

(2)卜宅:占卜问宅之吉凶。这两句是说从前想迁居南村,并不是因为那里的宅地好。

(3)素心人:指心性纯洁善良的人。

(4)数:屡。

(5)晨夕:朝夕相见。

(6)怀此:抱着移居南村这个愿望。

(7)颇有年:已经有很多年了。

(8)从兹役:顺从心愿。兹役,这种活动,指移居。

(9)何必广:何须求宽大。

(10)取足蔽床席:能够放一张床一条席子就可取了。蔽床席,遮蔽床和席子。

(11)邻曲:邻居,指颜延之、殷景仁、庞通等,即所谓「素心人」。据他的《与殷晋安别》诗云:「去岁家南里,薄作少时邻。」可见殷景仁当时曾是他的邻居。

(12)抗言:抗直之言,高谈阔论或高尚其志的言论。抗,同「亢」,高的意思。

(13)在昔:指往事。

(14)析:剖析文义。

创作背景

《移居二首》这组诗作于晋安帝义熙六年(410)或七年(411)。根据逯钦立《陶渊明事迹诗文系年》与郭维森《陶渊明年谱》,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弃彭泽令返回柴桑,住上京里老家及园田居。义熙四年(408年)六月,陶渊明隐居上京的旧宅失火,暂时以船为家。两年之后,即义熙六年(410)九月后移居浔阳南里(今江西九江城外)之南村村舍。《移居二首》当是移居后不久所作。

拼音版

èrshǒu··

náncūnfēiwèizhái

wénduōxīnrénshuòchén

huái怀yǒuniánjīncóng

guǎng广chuáng

línshíshíláikàngyántánzài

wéngòngxīnshǎngxiāng

作者简介

陶渊明

陶渊明

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后去职归隐,绝意仕途。长于诗文辞赋。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有《陶渊明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