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其五

陶渊明 〔魏晋〕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饮酒·结庐在人境》是晋朝大诗人陶渊明创作的组诗《饮酒二十首》的第五首诗。这首诗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写诗人于劳动之余,饮酒至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全诗情味深永,感觉和情理浑然一体,不可分割,是传统诗歌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表现了作者悠闲自得的心境和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和厌恶,抒发作者宁静安详的心态和闲适自得的情趣,以及返回自然的人生理想,又写出了作者欣赏以及赞叹大自然给人带来的情感。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结庐(1)人境(2),而无车马喧(3)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4)何能(5)?心远地自偏。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6)南山(7)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气(8)日夕(9)佳,飞鸟相与(10)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此中(11)真意(12)欲辨已忘言(13)。​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注释

(1)结庐:构筑房屋。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

(2)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

(3)无车马喧:没有车马的喧嚣声。

(4)君:作者自谓。

(5)尔:如此、这样。这句和下句设为问答之辞,说明心远离尘世,虽处喧嚣之境也如同居住在偏僻之地。

(6)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

(7)南山:指庐山。

(8)山气:山间的云气。

(9)日夕:傍晚。

(10)相与:相交,结伴。这两句是说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结伴而还。

(11)此中:即此时此地的情和境,也即隐居生活。

(12)真意:人生的真正意义,即“迷途知返”。

(13)欲辨已忘言: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

创作背景

《饮酒·结庐在人境》这首诗大约作于公元四一七年,即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拼音版

yǐnjiǔ··

jiézàirénjìngérchēxuān

wènjūnnéngěrxīnyuǎnpiān

cǎidōngxiàyōuránjiànnánshān

shānjiāfēiniǎoxiānghuán

zhōngyǒuzhēnbiànwàngyán

作者简介

陶渊明

陶渊明

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后去职归隐,绝意仕途。长于诗文辞赋。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有《陶渊明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