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神都有事时,又来南国踏芳枝。
青松怒向苍天发,败叶纷随碧水驰。
一阵风雷惊世界,满街红绿走旌旗。
凭栏静听潇潇雨,故国人民有所思。
《七律·有所思》是诗人毛泽东于1966年6月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在中国革命发展的重要历史关头的复杂心境。首联两句,看似是时间上的偶然衔接,其实两者原是具有密切内在联系的;颔联阵线分明,是对文化大革命的正面描述,分别指革命小将和走资派;颈联赞颂文化大革命的声威;尾联遥应开端,把视线收回到南巡主体,暗含作得“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心情。整首诗读来使人深感遗憾,引起沉郁以至苍凉的感觉。
正是神都(1)有事时(2),又来南国(3)踏芳枝(4)。
正逢首都北京是有事的时候,再一次来到南方巡视泽国水乡。
青松怒(5)向苍天发,败叶(6)纷随碧水驰。
革命小将好似那高洁的松柏直向苍天,走资派好似枯落的败叶只能随着流水逝去。
一阵风雷(7)惊(8)世界,满街红(9)绿(10)走旌旗。
新的革命风暴席卷苍天,气势恢宏;亿万人民身穿绿军装投入战斗、高举红语录形成一片红海洋,无数红旗上下翻卷。
凭栏静听潇潇雨(11),故国人民有所思(12)。
在那潇潇细雨中凭栏静,想到全国人民此时此刻应该也有所思索吧。
(1)神都:古谓京城,这里指北京。
(2)有事时:发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
(3)南国:中国南方的泛称。
(4)踏芳枝:巡视。
(5)怒:气势很盛,不可遏止。
(6)败叶:干枯凋落的叶子。
(7)风雷:狂风暴雷。这里借喻当时正在开展的“文化大革命”运动。
(8)惊:震惊,惊动。
(9)红:指“文化大革命”的积极参加者即造反派举着的红旗、红卫兵所戴的红袖章和墙壁上所写的红色标语等。
(10)绿:指穿着草绿色军装的红卫兵。
(11)凭栏静听潇潇雨:化用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凭栏处潇潇雨歇”句。阑,同“栏”。潇潇,骤急的雨势。
(12)故国人民有所思:古老国度的人民有所思虑。化用杜甫《秋兴八首》之四“故国平居有所思”之句。故国,即祖国。
1966年,面对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毛泽东以自己的思考和威望在忧患与搏击的复杂心境中发动了一场史无前例、震惊中外的“文化大革命”。毛泽东把发动“文化大革命”看作自己一生所做的两件大事之一(另一件是把蒋介石赶到了一群海岛上和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1966年6月2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欢呼北大的一张大字报》。顷刻之间,北京和全国各大中学校大字报贴满校园,并开始涌向街头,游行队伍川流不息。一场“文化大革命”的暴风骤雨席卷全国。6月17日毛泽东来到韶山,在韶山滴水洞别墅住了11天。在这里,他每天看快速送达的各种文件,闹中取静,思考“文化大革命”的问题。6月18日夜,滴水洞下了一场大雨。第二天,毛泽东走出房间,眺望雨后的山景,只见茂密的青松在雨后更显得生机勃勃,由北向南的注流水,漂浮着山林的落叶。一场风雨后的景象触发了毛泽东作诗的灵感,吟成了这首诗。
《七律·有所思》这首缘情言志的咏怀诗抒发了作者对经心发动、亲手燃起的“文化大革命”烈火的感想。
文化大革命的发起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上海《文汇报》1965年11月发表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毛泽东1966年初指责中宣部和北京市委“包庇坏人、压制左派”,提出了“打倒阎王、解放小鬼”的口号;1966年5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的《五·一六通知》错误地对彭真、罗瑞卿、陆定一、杨尚昆进行批判,通知发出同时毛泽东离京南巡,回来后写了《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把斗争锋芒指向了“以刘少奇为首的资产阶级司令部”。在此过程中,毛泽东一步步战胜中央集体,使文化大革命按其预想发动起来。这便是写此诗时的历史背景。
1966年7月8日,他在武汉给江青写下那封著名的信,可以判断,这封信的基本内容是在滴水洞形成的。除了这封信外,毛在这段期间有无其无其他抒发胸臆的文字?对此,外界长期不得而知,直至1996年9月,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毛泽东诗词集》,人们才知道,毛在1966年6月还写有一首《七律·有所思》,也是谈他对文革感受的,只是毛未注明写作此诗的地点。
这首《七律·有所思》诗反映了作者在中国革命发展的重要历史关头的复杂心境。首联:正是、又来两句,看似是时间上的偶然衔接,其实两者原始具有密切内在联系的;颔联:青松、败叶,阵线分明,是对文化大革命的正面描述,分别指革命小将和走资派;颈联:赞颂文化大革命的声威;尾联:遥应开端,把视线收回到南巡主体,暗含作者“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心情。整首诗读来使人深感遗憾,引起沉郁以至苍凉的感觉。
第一部分:真情实感。
正是神都有事时。读来有种急迫感,凸显标题的份量。
又来南国踏芳枝。读来有种春风拂面的暖意,又有柳暗花明的感觉。芳枝,喻指人民群众朝气蓬勃的笑脸。此时读者有所思:革命成功了吗?我们真的无忧无虑了吗?
青松怒向苍天发。青字透着时光荏苒,祖国少年的情怀。松字透着高洁傲雪,松柏延年的节操。怒向苍天发,发人深省。此时读者有所动:被革命一个阶段之成功遮住视线,将失去革命意义。
败叶纷随碧水驰。败叶藏着多事之秋,动荡抉择的愁绪。碧水是指人民的力量。“碧水”取义于李白《望天门山》碧水东流至此回的诗句,是希望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主宰新形成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之”是指碧水滔滔流过的痕迹。
第二部分:有所向往。
一阵风雷惊宇宙。将有新的革命风暴席卷苍天,呼应颔联。
满街红绿走旌旗。街,暗含革命新战线——仿佛置身在“神都”或“南国”的大街之上。勾勒出群众革命轰轰烈烈的场面,描绘出文化建设新的百家争鸣的蓝图。
凭栏静听潇潇雨。栏,暗示革命导师——仿佛已到城楼之上,俯瞰革命之后清新平静的新国家。勾勒出群众从自发革命到自觉建设再到国泰民安的社会主义新局面。静听潇潇雨,意思是说静观地天之泰,雨声潇潇在为碧水增添着活力。革命与人民浑然一体。
七亿人民有所思。革命是为了祖国屹立于东方民族之林,祖国是人民的,每个人都要为祖国献出一份力量。
第三部分:赏析
《七律·有所思》写出了革命者在文化方面为人民服务的真情实感和美好愿望。题目为“有所思”,末句为“七亿人民有所思”,以人民为导向,革命视野宏大,通篇没有疑问却发人深省。
首联,先紧迫后舒缓,寓情于景而举重若轻。颔联:青松、败叶,先革命群众后非革命者,革故鼎新而有所倚重。颈联:描绘革命气势磅礴和文化辞旧迎新的宏伟蓝图。尾联:呼应标题,凸出革命主体,描绘革命完成,祖国和人民融为一体,国泰民安的新面貌。通览全诗,不论是武装革命还是哪种革命,离开人民的参与,都不会最终取得胜利。这是全诗的灵魂,体现作者的大历史观,大文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