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员外愈、皇甫侍御湜见过,因而命作。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
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
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罗心胸,九精照耀贯当中。
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
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
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高轩过》是唐代诗人李贺所作的一首杂言古诗。全诗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韩愈、皇甫湜二人来访时的气派;第二部分,着重赞颂二人的学识和文名;第三部分,写自己的处境与抱负。此诗一气呵成,结构谨严,跌宕多姿而又富有感情,颇似韩愈的诗风。
韩员外愈、皇甫侍御湜见过,因而命作。
华裾(1)织翠(2)青如葱(3),金环压辔摇玲(4)珑。
两位大人穿着青翠如葱的官服,金环压着马辔头摇晃玲珑。
马蹄隐耳(5)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6)。
马蹄声阵阵马车声响隆隆,下马进门来器宇轩昂气势如虹。
云是(7)东京才子,文章巨公(8)。
原来一个是洛阳城的大才子,一个是名门天下的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9)罗心胸,九精照耀(10)贯当中。
二十八宿的才气在他们胸中,天地精华他们都能融会贯通。
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11)天无功。
殿前吟诗作赋声音响彻云空,笔能补造化之缺上天都没用。
庞眉书客(12)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13)。
我这个客居他乡的粗眉书客,谁知到枯草能遇到春天和风。
我今垂翅附冥鸿(14),他日不羞蛇作龙(15)。
我就像垂翅的鸟儿附上大鸿雁,他日不羞惭小蛇变成大龙。
(1)华裾:官服。
(2)织翠:翠(绿)色官服,韩愈时任国子博士分司东都洛阳,当着此色官服。
(3)青如葱:青色官服,皇甫湜时任陆浑尉,当着此色官服。
(4)玲:一作“冬”。
(5)隐耳:声音盛多而盈耳。一作“隐隐”。
(6)气如虹:典出《昭明文选》卷三十四《七上·七启八首》。
(7)云是:一本无此二字。
(8)巨公:有巨大成就的人。一本无“巨”字。
(9)二十八宿:东“苍龙”、北“玄武”、西“白虎”、南“朱雀”各七宿合称。
(10)九精照耀:一作“元精耿耿”。九精:九星之精,即天之精气。
(11)笔补造化:以诗文弥补造化的不足。
(12)庞眉书客:作者自称。庞眉,眉毛黑白杂色,形容老貌。
(13)华风:犹光风。天日清明时的和风。
(14)冥鸿:空中鸿雁。
(15)蛇作龙:喻咸鱼翻身,仕途转起。
《高轩过》这是一首应酬诗,诗题下有序云:“韩员外愈、皇甫侍御湜见过,而因命作。”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领袖、大诗人,皇甫湜是韩门弟子、著名古文家,二人闻知李贺诗名,特来一会,并要他即景赋诗。就眼前情景当场赋诗,因而排除了宿构的可能,可见二人是有意考考李贺的真诗才。据研究资料表明,此事发生在元和四年(809),韩愈任都官员外郎,皇甫湜任侍御史,而李贺还只是个初出茅庐的青年。
关于此诗,还留传着一段离奇的传说,据王定保撰写的《唐摭言》卷十载,李贺年七岁,名动京师。韩愈、皇甫湜览其父曰:“若是古人,吾曾不知。若是今人,岂有不知之理?”二公因诣其门。贺总角荷衣而出,二公命面赋一篇,目为《高轩过》。对此,清人王琦曾提出质疑,又经朱自清等人研究,才断定该诗为元和四年,李贺二十岁时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