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落日塞垣路

黄庭坚 〔宋代〕 黄庭坚

落日塞垣路,风劲戛貂裘。翩翩数骑闲猎,深入黑山头。极目平沙千里,惟见雕弓白羽,铁面骏骅骝,隐隐望青冢,特地起闲愁。

汉天子,方鼎盛,四百州。玉颜皓齿,深锁三十六宫秋。堂有经纶贤相,边有纵横谋将,不减翠娥羞。戎虏和乐也,圣主永无忧。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水调歌头·落日塞垣路》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一说刘潜)的词作。此词在黄庭坚的词作中称得上是风格独标,不同凡响,不仅由于它气格雄豪,还因其主题涉及经国大事,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描写在边境前沿外出打猎,隐隐约约地望见昭君墓,引发了他的“闲愁”。“闲愁”是作者在下片中所发的感慨。词的重点在下片,表面上是议论拥有贤臣良将和广阔疆上的强大的汉天子,不应当让王昭君这个弱女子冤家蒙羞;实际上作者是借古讽今,批评宋朝廷的屈辱求和的对外政策。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落日塞垣(1)路,风劲(2)貂裘。翩翩(3)数骑闲猎,深入黑山(4)头。极目(5)平沙千里,惟见雕弓(6)白羽(7)铁面(8)骅骝(9),隐隐望青冢(10)特地(11)起闲愁。

塞外的太阳已经落下了,狂风呼啸地袭卷着人们身着的战袍。几位兵士带着弓箭,策马深入黑山头。极目远眺,茫茫千里黄沙,一望无际,空旷的天地里只有几位行猎的好手携雕弓,佩白羽,表情严肃,如风驰电掣般策马飞奔。隐隐约约竟仿佛望见了夜色里的昭君陵,心里波澜起伏。

汉天子(12)方鼎盛(13)四百州(14)玉颜(15)皓齿(16)深锁三十六宫秋(17)(18)经纶(19)贤相(20)(21)纵横谋将(22),不减翠娥(23)羞。戎虏和乐也,圣主永无忧(24)

汉家天子正当青春年盛,汉家天下幅员辽阔,洋洋四百州,民殷国富。然而,天子竟不能凭借实力巩固国防,靠一位苦命的宫女去“和蕃”。朝堂上不是没有经天纬地的奇才,边境上更不缺少镇守一方的良将,可“和蕃”一事还是照例进行,将天下社稷的安危托付于一女子之手,这是多么可悲的事?如今边疆地区太平、和睦,皇上也可以高枕无忧了。

注释

(1)塞垣:边防城池。

(2)戛:敲击。

(3)翩翩:轻快地来往奔驰。

(4)黑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西北。

(5)极目:放眼,一眼望不到边。

(6)雕弓:古代雕、雕相通,雕弓,可以解释为射雕的弓,也可以说是雕刻过花纹的弓,这里与白羽并列恐为后者。

(7)白羽:尾部缠有白色羽毛的箭。

(8)铁面:战马所带铁制面具,用以保护马的头部。

(9)骅骝:周穆王的八骏之一,这里代指强壮快速的骏马。骏(jùn):对好马的美称。

(10)青冢:汉王昭君墓。冢:隆起的坟墓。塞外千里白沙,相形之下,山、水、草,显得特别墨绿,所以长有青草的王昭君墓称青冢,山称黑山。

(11)特地:特别。

(12)汉天子:指汉元帝,是他遣王昭君嫁给匈奴。

(13)方鼎盛:正当富强兴盛的时候。

(14)四百州:汉代州的范围很大,全国才只有十几个州。宋代府下设州,范围小得多,最多时全国也不到300个州,这里作者是用宋代政区概念来说明汉元帝时领地的广阔。

(15)玉颜:美玉一样的容貌。

(16)皓齿:洁白的牙齿。玉颜皓齿代指美丽的宫女们。

(17)深锁三十六宫秋:被关在深宫里度过凄凉的春秋。汉有36所离宫别馆。秋是凄凉冷寞的象征。

(18)堂:古代宫廷,前为堂,后为室。堂即庙堂朝堂,引申为朝廷。

(19)经纶:整理丝缕,引申为处理国家大事。

(20)贤相:品德好、才能强的宰相。

(21)边:边防前线。

(22)纵横谋将:智勇双全的将军。

(23)翠娥:黛眉,指王昭君。

(24)戎虏和乐也,圣主永无忧:这两句是说,王昭君远嫁匈奴的羞辱,换来的是敌人的欢乐和皇帝的宽心。戎:古代对西北方面的少数民族统称为戎。这里指匈奴。虏:对敌人的蔑称。圣主:对皇帝美化的称呼。

创作背景

《水调歌头·落日塞垣路》分上下两片,上片描写在边境前沿外出打猎,隐隐约约地望见昭君墓,引发了他的“闲愁”。“闲愁”是什么?就是他在下片中所发的感慨。表面上是议论汉天子,不应当让王昭君这个弱女子冤家蒙羞。实际上作者是借古讽今,批评宋朝廷的屈辱求和的对外政策。

拼音版

shuǐdiàotóu··luòsàiyuán

luòsàiyuánfēngjìngjiádiāoqiúpiānpiānshùxiánlièshēnhēishāntóupíngshāqiānwéijiàndiāogōngbáitiěmiànjùnhuáliúyǐnyǐnwàngqīngzhǒngxiánchóu

hàntiānfāngdǐngshèngbǎizhōuyánhàochǐ齿shēnsuǒsānshíliùgōngqiūtángyǒujīnglúnxiánxiàngbiānyǒuzònghéngmóujiàngjiǎncuìéxiūróngshèngzhǔyǒngyōu

作者简介

黄庭坚

黄庭坚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年间进士。宋哲宗时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因修史“多诬”遭贬。早年以诗文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诗以杜甫为宗,有“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论,风格奇硬拗涩,开创江西诗派,在宋代影响颇大。又能词。兼擅行书、草书,为“宋四家”之一。有《山谷集》《山谷琴趣外篇》。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