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士传云。张翰有清名美望。大司马齐王冂辟为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思吴中菰饭莼羹鲈鱼鲙。叹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官数千里以要名爵。因作此歌。遂命驾还。
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
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
《思吴江歌》是西晋文学家张翰创作的一首七言诗,作者远离家乡做官,洛阳秋风起时,想起了故乡苏州的秋景和肥美的鲈鱼,思家心切,急欲南归,不禁仰天悲凄。此诗是作者触景生情而作,感情真挚,直抒胸臆,毫无矫揉造作之感。全诗保留了楚歌的形式,每句都有一个“兮”字,亦诗亦歌,慷慨明快,顺畅自然。
晋文士传云。张翰有清名美望。大司马齐王冂辟为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思吴中菰饭莼羹鲈鱼鲙。叹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官数千里以要名爵。因作此歌。遂命驾还。
秋风起兮(1)木叶(2)飞,吴江水兮(1)鲈(3)正肥。
秋风刮起来树叶纷纷飞,吴江水清啊鲈鱼正肥美。
三千里(4)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
故乡三千里我至今未归,乡情难抑啊仰天好伤悲。
(1)兮:语气词。多用于韵文的句末或句中,表示停顿或感叹,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
(2)木叶:树叶。
(3)鲈:即鲈鱼,体较长,侧扁,银灰色,背部和背鳍上有小黑斑。生活在近海,秋末到河口产卵。鲈鱼秋季最为鲜美。
(4)三千里:形容从洛阳到故乡的遥远距离,不是确数。
《思吴江歌》此诗写于作者在洛阳做官时。当时张翰已被执政的齐王司马冏召为大司马东曹掾,协助处理政务。但他看到统治者内部斗争尖锐复杂,时政混乱,便产生了告退避祸的打算。“八王之乱”初起,齐王对他有笼络之意,他就更感到不可久留了。在这种情况下,当洛阳秋风吹拂大地时,他便想起了家乡的菰菜、莼羹、鲈鱼脍的美味,并叹息:“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故作《思吴江歌》以明志。
《思吴江歌》这是一首楚歌形式的诗,也是作者的言志诗。此诗从秋风引出鲈鱼,从鲈鱼引出思乡,从思乡引出羁宦之悲,情感一脉贯穿,直白而强烈。
“秋风起兮木叶飞”,首句即见其思情的发动。悲凉的秋风容易触动人们的节序之感和念远之情。从时间上说,秋天往往意味着岁暮的到来,使人感觉到时光的流逝、流年的虚度。从空间上看,秋高气清,万木萧萧,视野一下空阔起来,不觉有人在何方、家在何方之叹。《九歌·湘夫人》有“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之句,自是此句之本,但作者未必是有意仿效,实在是一种语言定势、心理定势。秋风一吹,使作者感到在洛阳羁留时间太久了,又使他想起往昔的乡居生活、家乡风物,第二句就自然接上了——“吴江水兮鲈正肥”。鲈鱼是作者家乡的特产,味道鲜美,秋天又正是鱼肥的季节。从家乡水中打起肥美的鲈鱼做成可口的菜肴,那该怎样地让作者心旌摇荡,甚至于口涎难止。在《晋书》《世说新语》等书中,记载了张翰当年思念吴中的菰菜、莼羹、鲈鱼脍三种特产,而这里只提到了鲈鱼。在一首简短的诗里,因受字句限制,撮取其一已可。“鲈正肥”着一“正”字,便与“秋风起”连上了,同时还流露了一种“正”当其时、迫不及待的心情。
诗的后两句就直抒其情了。“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本传谓“数千里”,此言“三千里”,自是文句与诗句修辞的不同。“三”比“数”来得明确、爽口,同时它既可表确数,又可表虚数,而且往往指向多的方面,因此“三千里”比“数千里”更能给人以距离遥远之感。末句的“恨”是思归不得之恨,这种恨想压也压不住,于是仰天悲叹,他的思归之情也强烈地表现出来了。联系时代背景,张翰的归乡既有放达情性的一面,又有惧祸避乱的一面,他“恨难禁兮仰天悲”,恐怕更多的还是出于后者考虑,时人谓其“知几”。
《思吴江歌》这首诗是感时而发,触景生情,贴切地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一句交代时间季节,第二句点明“思”的内容,第三句说身在他乡,回乡的心愿难遂,这正是第四句中“仰天悲”的原因。四句诗前后因果相连,气势如高山流水,潺潺而进,畅达自然。从形式上看,这首诗是较早的七言四句押同部平声韵的作品,虽然句句用韵,句句有“兮”,未脱楚歌格调,但毕竟是向后来的七绝体式前进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