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子·居庸关中秋对月

宋方壶 〔元代〕 宋方壶

一天蟾影映婆娑,万古谁将此镜磨?年年到今宵不缺些儿个,广寒宫好快活,碧天遥难问姮娥。我独对清光坐,闲将白雪歌,月儿你团圆我却如何!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水仙子·居庸关中秋对月》是元代散曲作家宋方壶创作的散曲。这首曲子写中秋夜月,借居庸关中秋赏月之景,抒发作者对世事的不满之情。全曲把有关月亮的传说典故融化在曲中,妙手天成,不露痕迹。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一天蟾影(3)婆娑(4),万古谁将此镜(5)磨?年年到今宵(6)不缺些儿个,广寒宫(7)好快活,碧天遥难问姮娥(8)。我独对清光坐,闲将白雪(9)歌,月儿你团圆我却如何!

满天皓月,月中桂影婆婆。千年万古,谁将这天镜打磨?年摔到今宵,团团圆圆,一点儿也不亏缺。广寒宫今夜好快活,碧天遽遥,难以询问嫦娥。

注释

(1)水仙子:曲牌名。入“双调”,亦入“中吕宫”“南吕宫”。全曲八句七韵,除衬字外四十二字,句式为:七、七、七、五、六、三、三、四。

(2)居庸关:旧称京都关、蓟门关,在北京市昌平区西北,长城要口之一,控京都关隘道中枢。两边高山屹立,翠峰叠叠,有“居庸叠翠”之誉,为“燕京八景”之一。

(3)蟾影:月影。相传月中有蟾蜍,故以“蟾”为“月”的代称。《太平御览》卷四引《春秋纬演孔图》:“蟾蜍,月精也。”

(4)婆娑:形容月中桂树影子舞动的样子。《太平御览》卷九五七引《淮南子》:“月中有桂树。”这里用作名词,指一切在月光下动摇的景物。

(5)此镜:指月。李白《渡荆门送别》:“月下飞天镜。”

(6)到今宵:元刊本无此三字。

(7)广寒宫:月中宫殿名。传说唐明皇游月中,见一大宫殿,榜曰“广寒清虚之府”。见《龙城录·明皇梦游广寒宫》。

(8)姮娥:即嫦娥,相传是月宫的仙女。

(9)白雪:“阳春白雪”的略称,古代楚国比较高雅的乐曲。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创作背景

居庸关系长城的重要关口之一,宋方壶为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乃是从数千里外漂泊来此的。逢中秋佳节,登居庸雄关,面对晴空皓月,作为一个羁旅行役之人的他,不免感慨而心潮起伏,浮想联翩,从而激起了创作的动机,于是产生了这一曲小令。

文学赏析

此曲首句“一天蟾影映婆娑”,起得美丽,描出了一个天无纤尘,月光皎洁,下照人寰动摇之景物的中秋之夜的独特境界,引人入胜。“万古谁将此镜磨”逞才发挥,就月联想,由眼前思及“万古”,把时间扩展到了无限遥远,诱人寻思。以新磨之镜比明月,古已有之,但询问谁磨,意却尖新。“年年到今宵不缺些儿个”,轻轻一笔,带回眼前,紧扣题目“中秋对月”。中秋之夜,明月常为风云所掩,“年年到今宵不缺些儿个”,只不过宋方壶的主观看法罢了。“不缺些儿个”,似褒非褒,似贬非贬,笔墨狡狯,给后文留下了余地。“广寒宫好快活”,转入即景抒情,羡慕之意,溢于言表。“碧天遥难问姮娥”,无限遗憾,宛转出之,妙趣横生。所欲问的是什么内容,没有具体说明。不是不能说明,乃是有意不说明,好给读者提供想象的空间,并迅疾地抒写自己的情怀。“我独对清光坐”,突出了一个孤独者的自我形象,与在广寒宫过快活生活的仙女们形成鲜明的对照。“闲将白雪歌”,一个“闲”字,道出了内心的寂寞。歌唱《白雪》,是“闲”得无聊的表现,兼有感慨曲高和寡,知音难遇之意。“独对清光坐,闲将白雪歌”,对仗整齐而天成,毫无做作的痕迹。“月儿你团圆我却如何”,怨气冲天,响亮传神,绾摄全篇,集中抒发了作者漂泊江湖,孤独寂寞的不满情绪。从末句中可见,前面写中秋的朗月,羡广寒的快活,原是为了反衬这末句的,而独坐、闲歌,原是为这末句做铺垫的。

关于小令,元人有不用衬字的主张(见周德清《中原音韵》),宋方壶用了“到今宵”“碧”“我”“月儿你团圆”等十来个衬字,显得清通流畅,使全曲生色。体现出散曲“文而不文,俗而不俗”,“急切透辟,极情尽致”等特色,恰切地表达了作者所欲表达的思想情感。

《水仙子·居庸关中秋对月》这曲小令多汲取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一词中的意象。辛词为:“一轮秋影传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瘼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都是见月起兴,对月把酒,派遣寂寞孤独之情。当然,其艺术风格,尤其是语言表达是大不相同的。

作者简介

宋方壶

宋方壶

元代诗人

宋方壶(生卒年不详),名子正,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人。生卒年不详。曾于华亭莺湖建房数间,四面为镂花方窗,如洞天状,名曰“方壶”因以为号。约生活于元末明初。工散曲,今存小令十三首,套数五套。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